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社會製度的不斷完善,隨著民眾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急需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就是說,學校以考試選拔人才為主的時代即將結束,未來學校的任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培養具有基本科學文化知識和素養的普通公民;另一方麵培養能力和知識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未來理想中的學校則是以孩子為中心,以培養孩子的能力為主的學校,校園中充滿著濃鬱的文化氛圍,老師以在學校工作為最大幸福。當然這不是指無憂無慮、無所用心,而是每一位教師都能自覺地、非常樂意地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把工作當成自己神聖的使命(不再為學生的分數而費盡心機、不擇手段);人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都能得到自主發展,實現自身的價值;每位教師都發自內心地工作,而不是把工作看成是謀生和養家糊口的一種手段。
學校氛圍輕鬆愉快,學校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
學校擁有對教育富有激情的教師,一生中最燦爛的、最輝煌的、最值得留戀的時刻便是在學校裏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歲月。
一個優秀的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其智慧、目標、理念、心胸、氣度將直接引導教師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人才。
在這樣的理想學校中,均以對孩子的教育為主體,一旦關心的隻是學校,則孩子便不受重視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學校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的一切活動都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目的,學校教育的任務是在設法喚醒孩子的智慧,幫助每個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障礙和個人思維上的限製,最大限度地發展個人潛能。
2.教師的任務不再是上課,而是指導孩子們如何學習,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而有智慧的人。他們的另外一項工作任務是傾聽、理解、欣賞孩子,把時間和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這樣寫道:“不要作填鴨式的過多講述,善於給孩子以思考的機會,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最精細的一種品質。置身於大自然中,要讓孩子有機會聽一聽、看一看、感受感受......”
3.如何激發孩子自身的學習動力,才是教育之本。現在學校整齊劃一的教學讓孩子們用80%的時間來“聽”課,並不斷重複地、被動地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習和掌握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如果能夠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去探索,學到的知識量將成倍增長。有位教育家說過:“自我發展才是有價值的智力發展”,“教育是教人們掌握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
4.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都有事做,他們的任務不是聽課,而是自己主動地去學習。每個孩子每周、每一天都有計劃、任務、目標,自己主動地、自覺地去完成自己的計劃、任務、目標,並接受監督和檢查。
5.學校管理以學生和老師自主管理為主,設立由學生自主經營、管理的機構,所有製度均由學生自覺自願製訂,並由學生自主管理,這種由他們自己負責執行、決策、管理,是為進入社會做準備,讓他們學會慎重地、無私地、理智地討論日常生活問題,長大成人後便能冷靜而有效地麵對生活上的考驗。
6.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完全實現真正的研究性學習。
7.實現全麵的素質教育,研究每個孩子的耐心、細心、智慧,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性情,培養孩子的品德,訓練孩子們的能力。
這樣的學校才是有利於孩子們學習的理想學校,它以尊重孩子為基礎,以最大限度發展孩子的潛能為目標,以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己任,這樣的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一定是高素質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