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悲憤文姬(2 / 3)

力大無比。

能扯斷兩根弓弦。

逐水草而居。

牛羊滿野。

食腥膻。

衣氈裘。

悠悠長夜。

關上門。

隻想早早入睡。

夜不能寐。

起身漫步帳外。

烏雲籠蓋四野。

星稀月冷。

北風蕭索。

馬嘶鳴。

孤雁聲聲。

空斷腸。

不遠處的營帳中。

燈如白晝。

鼙鼓喧。

胡笳動。

通宵達旦。

思故鄉。

想爹娘。

不知他們在那邊怎麼樣。

是否會想起我來呢。

獨自對月撫琴。

問世間誰有我苦。

為何隻有我命薄如此。

被胡人擄掠。

身處異域邊塞。

過著如此不堪的生活。

夜聞隴水兮聲嗚咽。

朝見長城兮路杳漫。

不是我貪生怕死。

隻是心有不甘。

不甘身葬於此。

隻望能生還故裏。

(二)歸漢

蔡文姬在胡地居住十二年。

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

大兒子阿迪拐,小兒子阿眉拐。

她說起了胡語。

也彈起了胡笳。

可她心裏無時無刻不惦念著故裏。

盼望著,盼望著。

她期待已久的這一刻終於到了。

救她的不是她的家人。

她父親蔡邕早就屈死獄中了。

前來救她的是她父親的徒兒曹操。

曹操少年時曾蒙蔡邕教誨。

他如今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忘師恩。

千尋萬找的。

打聽到恩師女兒的下落。

得知她被胡人擄走。

想來十分淒苦。

便派人來贖。

他送來黃金千兩,白璧一雙。

要贖她。

中原已不複舊時。

可以肆意踩踏。

胡人不敢輕舉妄動。

胡漢不再交兵。

重金相贖。

胡人豈有不給之理。

蔡文姬的心中卻打翻了五味瓶。

東風暖。

漢使來。

胡人歌舞相迎。

她於宴中相陪。

心裏竊喜,終於得見故鄉人。

可是又擔心麵露喜色,驚動了胡人。

漢使忽宣詔,帶來千金贖她身。

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能生還。

憂的是要和年幼的兒子別離。

去留兩難。

兩個年幼的孩子抱著她的脖子。

不肯撒手。

問她要去哪裏。

別人都說母親要走了,不再回來了。

你平時對我們那麼慈愛,為什麼不再對我們慈愛一點呢。

我們還沒有長大成人,你為什麼如此狠心,扔下我們不管了呢。

聽到兩個孩子說這些話。

她的心都碎了。

一把將他們拉進懷裏。

嚎啕大哭。

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回歸故裏。

她想回歸故裏啊,能回去心裏真歡喜啊。

可是她要是離開了,這兩個年幼的孩子怎麼辦呢。

她不能帶他們走,可又不能拋下他們不管。

她是他們的母親嗬。

她若是回去,就隻能丟下他們了。

想到母子分離,她就不由自主地發愁。

這麼小的兩個孩子,就這麼扔下他們了。

從此後,相隔天涯,何時才能再相見呢。

她懷抱著幼子,泣不成聲。

不知該如何是好。

她要回歸故裏了,兒子不能跟隨,愁苦不已。

山高水長,後會無期,隻有夜裏再相遇。

那些舊日同來的姐妹們,聽說她要走了,都來向她告別。

她們都很羨慕她能歸故裏。

和她抱頭痛哭,哀聲震天。

漢使迎接她的車馬就在帳外等候。

催促著她早些坐車趕路。

她拿出蘆葉,放在嘴邊,嗚嗚的吹著。

吹出一首悲哀的曲子。

娘,你吹得真好聽,教給我們好麼,兒子說。

好啊,她說。

她教兒子吹曲子。

以後娘不在你們身邊,你們想娘了,就吹這首曲子吧,她說。

哇的一聲,兩個孩子又哭了。

她掩麵而泣。

狠了狠心坐上馬車。

幼子聲聲呼喚,嘴裏叫著:娘,你別走,不要扔下孩兒不管嗬。

她掩耳不忍聽。

孩子們一邊哭著一邊追著她的車跑。

幼子的哭泣聲多令人心痛。

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

觀者皆噓唏,行路亦嗚咽。

一步一回頭,難舍也難留。

令人斷腸嗬。

舊怨平兮新怨長。

仰天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