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朋友來信,講到很多童年趣事。他說記憶最深刻的是兒時吃橘子的情形。小的時候在幼兒園,老師發橘子吃。那個時候不知道怎樣剝橘子,就直接連橘皮一起吃了下去,那感覺真是:酸甜參半,甘苦自知。很多年過去了,自己早已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孩童了,但是第一次吃橘子的情形還是深存於記憶的深處!
該如何吃橘子呢?或者說,剝橘子的方式有幾種呢?
這還用問?直接把橘皮剝開,取出果肉就是了。
這是最通常的簡單的方法。還有個辦法是把橘子先用手沿著橘蒂連皮一起對半剝開,然後再連皮對半分開,分成四份,一隻手拿住橘瓣,一隻手拿住橘皮,一撕就行,這樣就不會把橘子皮上的顏色和汁液沾到手上。還可以把橘子放進熱水中5分鍾後取出,再放入冰水中,當橘子冷透後,從頭部剝,這樣連橘子果肉上的纖維也可以剝得一乾二淨……
剝橘子並不是隻有一種方法。相對的,生活中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方法、思考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個逐漸學習和接受的過程。在成功的征途中,我們學會了很多有益於人生的經驗和教訓,但是不知不覺之中,我們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經驗和教訓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它們使我們墨守成規;它們使我們固執己見;它們使我們不能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很多事情,換一種角度,換一種衡量標準來看的話,絕望就會成為希望,而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成功。因此,人生要學會轉彎,此路不通,就得趕快換方向,想法找別的出路,別一味盡往死胡同裏鑽。機會總是掩藏在固有做法的後麵,你打破了固有的做法,自然就得到了機會。做事情,多問幾個為什麼,多試幾種方法,成功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什麼是你視為人生圭皋的教條,但在某些時候你卻發現照此行走必然遭遇死胡同?本書試圖通過駁斥人生中的20個看似是真理的謬論,來幫助讀者重構自己的思維模式,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高度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學會活用“換個方式剝桔子”的生存哲學,讓自己在看似無望的逆境中翻盤,將危機轉化為轉機。也就是教導讀者如何利用聰明才智,學會在人生遭遇此路不通時,要適時懂得轉彎,讓生活多點彈性,少點壓力,提高心靈的靈活度與自由度,越靈活、越自由,出路越多,離成功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