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下篇 生活智慧是幸福的百寶箱(2)(1 / 2)

從前有一位學者站在一個百貨商場門口,目不暇接地瀏覽著色彩繽紛的商品。這時,他身邊走來一個商人,口裏叼著雪茄。學者恭敬地走上前,對紳士禮貌地問:“您的雪茄很香,好像很貴吧?”

“兩美元一支。”

“那您一天抽幾支呢?”

“10支吧。”

“天哪!您抽煙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麼?您仔細算算,要是不抽煙的話,那些錢足夠買這幢百貨商場了。”

“那麼說,您也抽煙了?”

“我不抽煙。”

“那麼,您買下這幢百貨商場了嗎?”

“沒有啊。”

“告訴您,這幢百貨商場就是我的。”

隻有大把地賺錢,大把的花錢,才是富人的做法。猶太人認為生活要過得幸福和開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潤的感覺,不要怕花錢,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錢。猶太人喜歡在那些裝飾考究、豪華的飯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兩個小時,吃得也極為豐盛。

這讓想要拚命追上猶太人的日本人自愧不如,日本人花錢極其吝嗇,他們一天到晚隻是拚命地省錢和工作。“日本人崇尚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利三分”,於是,他們的生活裏就隻有工作,為了工作,連吃飯的時間都要盡量縮短,甚至覺得人可以隻幹活,不要吃飯睡覺才好。

對於一個商人來說,賺錢的時候,有運籌帷幄的能力,花錢的時候,就大把大把地花。這樣才能顯示出商人的胸懷和自信,這樣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商人。

猶太商人沒有靠攢小錢積累資本的傳統。

一方麵,猶太商人集中於金融行業和投資回收較快的行業,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上麵。靠辛辛苦苦攢小錢的人是不可能具備猶太商人身上常見的那種冒險氣質的。另一方麵,猶太商人在文化背景上沒有受到禁欲主義束縛。猶太人在宗教節日期間有苦修的功課,但功課完畢之後,便是豐盛的宴席。所以,那種形同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並不為猶太商人所推崇。

這兩個因素的結合,使猶太商人的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業務方麵,猶太商人精打細算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但在生活上,類似於每天吸10支2美元一支的雪茄,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像英國猶太銀行家莫裏茨·赫希男爵那樣,在莊園裏招待上流社會人物,光是狩獵遊戲中賓主射殺的獵物就達11萬頭。即使節儉如冬天不生火爐的上海猶太商人哈同,也舍得以70萬兩銀子修造上海灘最大的私人花園——愛儷園,並經常在花園中舉行“豪門宴”。

一個猶太人見了另一個人就問對方:“你多大了?”

“我50歲了。”

“那你還可以享受10年呢!”

這個猶太人問一個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禮貌。但是他的回答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老人的生命還有10年,應該好好地享受這生命中的最後10年。猶太人始終認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應該盡情地享受。

“大手大腳地花錢,過舒適的生活,始終記住:不要按你的收入過日子!這樣能使一個人變得自信。”好萊塢巨頭之一的劉易斯·塞爾茲尼就這樣教育他的兒子大衛,大衛後來成為電影《飄》的製片人,這句話也成為風行好萊塢的經營原則。

孝敬父母是天職

孝敬父母是一項宗教義務,《塔木德》將其置於至關重要的地位,《聖經》則將敬奉父母與敬奉無所不在的上帝放在同等地位。

人有三個伴:上帝、父親、母親。一個人應該尊敬父母,不僅僅因為他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更因為他們給了他道德教訓。每一個人都要尊敬父母。

另一方麵,猶太人認為尊敬父母,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怎麼做。

一個人可能因給父親吃肥雞而下地獄,一個人可能因讓他的父親在磨坊裏做工而去伊甸園。

為什麼這樣呢?

有一個人常常給父親吃肥雞。有一次父親對他說:“孩子,你從哪裏得到的這些雞?”他回答說:“老東西,別出聲,吃吧,就像狗那樣吃東西的時候不出聲。”這樣的人雖然給父親吃肥雞但要下地獄。

另一個人在磨坊裏工作。國王下令每一戶出一個男人給自己幹活。這個人對他的父親說:“父親,你待在這裏,替我在磨坊工作,我要去給國王幹活了。因為如果工人要受辱,我寧願自己承受,也不願你承受。如果有責罰,希望挨打的是我而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