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概述(1 / 3)

一、花卉及花卉生產的含義與範圍

狹義的花卉是可供觀賞的花草,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總稱。廣義的花卉指凡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達到觀花、觀葉、觀莖或觀果的目的,並能美化環境,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草本、木本植物。

花卉生產是指以花卉為主要生產對象,以獲取經濟效益或美化環境為主要目的,從事育苗、栽培、養護管理、銷售等一係列與生產有關的活動。根據應用目的不同分為生產栽培、觀賞栽培和標本栽培。

生產栽培是以商品化生產為目的,如切花生產、盆花生產、種苗和種球生產等,從栽培、采收到包裝完全標準化、商品化,並且產品能進入市場流通,為社會提供消費的栽培方式。

觀賞栽培是以觀賞為主要目的的花卉栽培形式,在公園、城市綠地、各種公共遊憩場所、各類庭院等人類生活環境中栽培的花草樹木都屬於觀賞栽培。

標本栽培是以種質資源收集、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為主要目的的花卉栽培形式。各級植物園、專類園、品種圃、標本植物溫室等特定區域內進行的花卉栽培都屬於這種栽培。

二、花卉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一)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

花卉是城鄉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是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環境美化、綠化、香化方麵有重要的作用,並具有一定的生態效益。尤其草本花卉,花色豔麗,裝飾效果好,美化速度快,在園林綠地中常用來布置花壇、花境、花台等。

花卉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效益,可以調節溫度和濕度、吸收二氧化碳和各種有害氣體、增加氧氣、吸附塵埃、分泌殺菌素等,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還可以降低噪聲,另外花卉的綠色還可以保護視力。

園林中花卉的布置和裝飾常為節日或慶典活動增添歡快和熱烈的氣氛。

(二)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花卉是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們有的花形整齊,有的奇異;有的花色豔麗,有的淡雅;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高大挺拔……觀賞花草,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除疲勞。

人們之所以愛花、養花,不僅因為花之色、貌、香味和神韻,還因為它在人們心中寓意著美好事物,人們賦予它一定的內涵。以花卉為主題或對象的文化領域中的一個特殊成分即為花文化,中國的花文化從一出現,就深受中國繪畫、書法、文學、造園工藝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並隨之而發展,所以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花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

(三)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花卉產業飛速發展,花卉已成為出口創彙的主要產品之一。我國的特產花卉如漳州水仙、蘭州百合、雲南山茶花等均有大量的出口;荷蘭的鬱金香、百合、風信子,日本的百合、菊花、香石竹、月季,新加坡的熱帶蘭等,其生產額在國家輸出中占重要的位置,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收入。園林樹木、草坪與地被植物也越發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效益越來越看好。花卉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其相關產業如花肥、花藥、花盆、基質等方麵的發展與壯大,同時對化學工業、塑料工業、玻璃工業、陶瓷工業等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國內外花卉生產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我國花卉業的概況與發展趨勢

我國是世界花卉種類和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土地遼闊,地勢起伏,氣候各異,形成的花卉種類極多,既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花卉,又有高山、岩生、沼澤、水生花卉。目前世界範圍已栽培的花卉植物,初步統計原產於我國的有113科523屬,達數千種之多。而且由於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廣泛應用在歐美的園林中,因此我國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花卉王國”。

我國1984年成立了中國花卉協會,通過花協的大量組織協調和促進工作,使花卉的生產和經營、教學和科研工作不斷獲得新的發展。1987年舉辦了第一屆花卉博覽會,評選出我國十大傳統名花,即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近年我國許多城市選定了市花市樹,為花卉進入千家萬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十幾年來,我國花卉生產規模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遞增,生產麵積約占世界總和的1/3,現已成為世界花卉生產麵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並且在切花生產、盆花生產、觀葉植物生產上都有較大的發展優勢。

目前,中國花卉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的盲目性大,新產品結構失衡;產品質量差,生產技術落後,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低;育種工作落後,花卉生產用的種子、種球、種苗主要依賴進口;花卉的產業鏈沒有完全形成,產後銷售及售後服務不完善。這些方麵亟待提高。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可以利用資源優勢,降低花卉生產的成本;可以進行集約化生產來提高產品品質;加強科研工作,研發特色品種;完善市場體係,規範市場管理,以花卉市場的發展帶動花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