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對同事不可黑著臉說話
有的人與同事說話總是黑著臉,語氣硬梆梆的,好像對方欠了他幾百元錢沒有還似的,或把對方當作冤家仇人一樣。說話硬梆梆的人,不會討人喜歡。正如一位與說話硬梆梆的同事打交道的人所言:“這年頭,誰怕誰呀!”
小張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有啥說啥,所謂的含蓄婉轉,向來不會,所以經常得罪同事。這不,剛才飲水機沒水了,他對同事小劉說:“幫個忙換桶水吧,就你閑著。”小劉一聽不高興了:“什麼叫就我閑著?我在考慮我的策劃方案呢。”小張碰了一鼻子的灰。
小張跑到銷售部,對小吳說:“吳經理,你給我把這個月的市場調查小結寫一下吧。”
吳經理頭也沒抬,冷冷地說:“剛當上管理員,說話就是不一樣。”
很顯然,小吳生氣了。
小張心想,我也沒說什麼呀。他順手拿起打印機旁的一份《客戶拜訪表》,問道:“這是誰製的表?打製表人幹什麼,有沒有搞錯。”
吳經理的助理奪過表格:“你什麼意思!”
當天,幾個同事在一起談話,讓小張說一說對公司管理的看法。於是小張竹筒倒豆子,劈裏啪啦一吐為快:“我認為目前我們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簡直一個農民企業。”大家不愛聽了,認為小張話裏有話,好像同事們都是壞蛋,就他一個人是好蛋。
一會兒,同事小汪問小張,某某事情可不可以拖一天,因為手頭有更重要的事在做。“有這麼做事情的嗎?”小張聲色俱厲地說:“你別找理由了,這可是你份內的事,又不是給我做,你看著辦!”
小汪也不甘示弱,說:“喂,請注意你的言辭。你以為你是誰呀?我就是沒時間。”
小張氣得發抖,他說:“我怎麼了?本來就是這麼回事嘛,我不過實話實說。”他正在生氣的時候,副總經理走進來對他說:“你知不知道,大家私下裏都叫你西伯利亞寒流。”
小張一聽笑了,問:“為什麼呀?”
“因為你說話總是冷冰冰、硬梆梆的,擲地有聲,不注意措辭,經常令人難堪。”
小張一下子把頭低下了,難怪大家都不喜歡他。而在此之前,他還以為自己工作出眾,同事們在妒忌他呢。他這才認識到自己沒有修煉好說話功夫,說話像是吃了“火藥”,一衝一衝地,殺傷力太大,傷害了大家。
與人相處,每天都要說很多話。但往往短短的一句話,學問卻大著呢。將心比心,每天你都要聽到別人對你說的話。什麼是好聽的,什麼是你不愛聽的?哪些話讓你愉悅地接受,哪些話讓你懷疑說話者的品位,哪些話又令你反感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請留點心,因為很多時候,你也是這些硬梆梆的言辭的製造者。
如果你不笨,就該知道話要怎樣說出口。人類為什麼要開口說話呢?說話是為了溝通,除了是夢囈,而溝通是需要技巧的。說話是為了傳達一個信息,或完成一項指令。每個意思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強製、請求、命令、建議……哪一種表達更能讓人容易接受?說話是為了語言背後的目的。為了不白費口舌,就不能說得像是硬梆梆地砸人。
為了避免與同事說話硬梆梆的,下麵幾點供你參考:
(1)用語要恰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作為一個成熟、得體的職業人,你必須時刻注意你的措辭。工作場合不能用不文明詞語、粗俗詞語;表達意思的時候,盡量多用中性詞或褒義詞;說不同的意見或批評要委婉表達,切忌直接否定或嘲諷。注意語言的細節,比如“請你……”就比“你給我……”好得多。
(2)語速要適中。過快的語速容易讓人產生壓迫感,強製感,或是讓人不知所雲;過慢的語速要麼使人著急,要麼讓人昏昏欲睡。語速必須適中,這不但有助於意思的表達和對方的理解,還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者產生舒適感、愉悅感,從而有助於拉近與談話者之間的心理距離。
13)語調要明朗。很多人不注意說話時的語調,不是音調平平,就是任情緒波動隨心所欲。其實,語調對語言的效果影響非常大,顯而易見,明快的語調比有氣無力的更能讓人容易接受。並且,語調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語調高昂的人一定是個自信、開朗的人。
(4)語氣要平和。公司裏的職位分三六九等,但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沒必要低三下四,也不要盛氣淩人。別人對你的認同或是尊重,靠的是你人格的魅力和實力,而不是語氣。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心平氣和,我們說話的語氣稍稍偏離平和,各種是非就會應運而生。
7.不可處處占上風
某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他自己,總是自以為比別人更高明,事事都要占上風。
即使你的見識真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簡直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好像要把他窘迫到無路可走,才覺得滿意。這種習慣會使你與朋友或同事疏遠,沒有人肯提供你一點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點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