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第二年,鄭成功開始領兵對清軍作戰。

鄭成功對清軍作戰那是全心全意,但手握重兵的老爸那就是三心二意了。

投降的洪承疇為泉州南安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

因為鄭成功意誌堅定,鄭芝龍決定控製住鄭成功一起降清。

但是鄭成功的叔叔鄭鴻逵非常欣賞鄭成功,偷放鄭成功。

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閩南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

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了抗清的決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但這時的鄭成功剛剛領兵不久,無論威望和經驗還有點不足。

1646年(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

隆武政權滅亡後,鄭成功避走金門,然後開始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

1647年,清順治四年一月,鄭成功在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七月,鄭成功在海澄鶴清軍打了一仗,失敗。

八月,鄭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顯得稚嫩的鄭成功雖然在反清上沒有取得很大的勝利,但這屹立不倒的精神,就是一I麵旗幟,一盞燈塔。

1648年的春天,南明浙江巡撫盧若騰等率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這一次沒有失敗,攻克同安縣。

之後,乘勢包圍了泉州,但不久清軍的援軍到了,鄭成功的這點實力不適合硬拚,人家已經是個大磨盤,自己還是顆小石子,硬拚自己就沒有了,隻有撤退,退到了海上。

這是個安全的地方,因為清軍沒有水軍。

看著在海上漂流的鄭成功,清軍隻能望洋興歎,總不能再遊過去爬船,那樣就會被鄭成功“撈魚”。

清順治六年十月,鄭成功從海上下來了,攻取漳浦、雲霄等地,亦平定了達濠、霞美等寨;獲得了補給,明朝最後的一個偏居皇帝永曆,看鄭成功是全心全意反清複明,就冊封其為“延平王”(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