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圖,就是將恒星在宇宙之中的位置準確地投影到平麵上所構成的圖,這種圖非常難畫。考古學家們從各種挖掘出土的文物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星圖的國家。而且星星在星圖上的位置,和現在科學家們運用高科技觀測到的實際位置基本一致。

中國目前在考古中發現最多的星圖,是三國時期吳太史令陳卓所畫的星圖。陳卓把當時天文學界存在的石氏、甘氏、巫鹹三家學派所命名的恒星,求同存異,合畫成了一張《全天星圖》。這幅星圖上一共有星283組、1464顆。

考古學家還挖掘出一張約在公元940年前後繪製在絹上的“敦煌星圖”。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中國古人將星圖雕刻在岩石上的《石刻星圖》。近年來,中國考古學家從五代時期的墓地中,發現了兩塊完好無損的二十八宿石刻星圖。每個石刻星圖上大約有180多顆星星,它們在天空的位置相當精確,是世界上發現的古星圖中的珍品。

現在,江蘇省蘇州市保存有一幅石刻天文圖。整幅星圖長2.6米,寬1.2米,上部繪有一個圓形的星圖,下部刻有文字,共有1440顆恒星。據考古學家研究分析,這幅珍貴的星圖是北宋黃袁在元豐年間(1078~1085),根據天文觀測結果所繪製的。直到南宋理宗淳七年(1247)的時候,才刻到這塊石頭上,也是流傳至今較早的星圖之一。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除了會製作恒星圖外,還會做最難繪製的彗星圖。1973年,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中,出土了一種占驗吉凶的帛書。在這部2200多年前的迷信著作中,記錄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圖共29幅,形狀各異。那長長的像掃帚一樣的是彗尾,圓圈或黑點代表彗星頭。在每幅彗星圖的下麵,都有占文,開頭記有彗星的名稱,其中還包括有著名的哈雷彗星。

中國古代的這些星圖,為人類認識宇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人民在天文學研究方麵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