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跟男人聊廢話,是希望拉長男人等待的時間。
男人跟女人聊廢話,是希望盡快把她搞到手。
男人女人的戀愛觀,本質上是對立的。
上帝給男人一雙眼睛,是用來盯上美女的。
上帝給女人一雙眼睛,是用來盯住男人的。
男人不願意其他男人動自己的女人,因為尊嚴。
女人不願意其他女人動自己的男人,因為--愛。
她渴望全權占有他,是因為,她不希望漏掉一丁一點對他的愛。
男人大都是小氣的,要麼對錢,要麼對情。
遇上一個對錢對情都慷慨的男人,又都是別人的收藏品了。
於是女人對男人,常常處於失望中……
有經驗的人是可以做事情的人。
有經驗的人不見得是做大事的人。
太有經驗,便缺了一點銳氣,少了幾分“賭性”。
一個不敢賭的人,終歸是個凡人。
羅密歐和朱麗葉,愛得生死相隨。
但很多人忽略了:朱麗葉,並不是羅密歐的初戀……
羅密歐的初戀
羅密歐的初戀,不是朱麗葉。
遇上朱麗葉之前,他剛剛經曆了一場失戀。
雖然,那場戀愛的女主角並不是朱麗葉,但他依舊因為她而懷疑過人生懷疑過幸福懷疑過愛情。離開她,他想:我一生的曙光,就此終結了,剩下的,僅有黯淡的黑夜……
但就在那個黑夜,他認識了朱麗葉。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每一次失戀後,女人都會說:我這一生,為他結束了……
她自以為不會再愛上其他的男人,從此把自己的心鎖起來,從所有男人身上找尋他的影子,對景傷懷。
女人,常常縱容自己的癡情。
縱容自己癡情的人,是在對自己犯罪。好景易逝,哪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在一個“過去式”身上?
最終,羅密歐飲下了毒藥,長眠到了他愛的女孩身邊。
原本,他可以不死的。
如果他不死,不久的將來,會遇上另外一個女孩。
也許那個女孩不叫“朱麗葉”,但也就僅僅是不叫“朱麗葉”罷了。其他的,會有什麼區別呢?!
愛情本就如此,不必過分癡情。
失戀了,不必絕望,你要相信,真正的“羅密歐”正在前方不遠處等你……“不幸的婚姻,也是會遺傳的。”
這是最令女人恐慌的事。
她們日日夜夜都在追問:為何,宿命總在周而複始中輪回?
神秘的輪回宿命
人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影子。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認同起這個心理學原理。
父母、家庭、生活環境……那些看似隻是“人生道具”的星星點點,卻常常對人的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怪圈:那些父母曾經有過外遇經曆的孩子,成年結婚後,出軌率往往更高。而那些遭遇丈夫暴力的太太,追究其童年生活,會發現,她們往往也有位同樣的暴力爸爸。
兒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COPY”。宿命論者稱其為“逃不脫的輪回”,實際上,這是一種兒女對父母的心理模仿,雖然心心念念告訴自己“不要走向那條路”,但在不自覺的潛意識裏,卻一步步模仿著走向更遠。
不少離異夫妻,看到孩子大學畢業後,長舒一口氣:“我們的離婚總算沒有給孩子帶來太多的負麵影響!萬幸!”
當然不是的。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往往不是到他們大學畢業而終止,恰恰是從他們大學畢業才剛剛開始,工作後,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婚姻戀愛,每一方麵都會更淋漓盡致地體現出童年的陰影。
有些女人,從二十熬到三十,從三十出頭熬到三十大幾,每次提及“婚姻”,總是莫名地恐慌,她不是不渴望安定,隻是,父母的婚姻,在她的內心裏,埋下了一顆“不信任”的種子。他日,即便勉強結婚,往往也會以看待父母親的眼光來看待丈夫,極力地從他身上尋找自己童年印象中的共識。一個過不好日子的女人,都是為心態所害。
當今,出軌大潮勢不可當,每個人都沉浸在誘惑中盡力滿足欲望的膨脹。隻是,瞬間的快樂,真正換來了什麼?
離你不遠處,也許有雙孩童的眼睛,正悄悄記下這一切……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一段悠久的童年淵源。
那些花心的男人女人背後,也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誘因……
童年的背景注定婚後的出軌
每一個看似或有理或無理的舉動下,都掩藏著一段悠久的淵源。
那些花心女人的背後,也有著一段童年的誘因。
常常,對一些情史超複雜的輕浮女孩,我會猜:“大概,你是個從小被父母寵壞的女孩子吧?”
屢屢猜中。
尤其在如今的家庭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所有直係的旁係的親屬都會輪流“爭寵”。
爸爸媽媽會問:“寶貝,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
爺爺奶奶會問:“乖乖,爺爺奶奶誰更疼你?”
周圍那些七七八八的親屬也會湊趣地假裝吃吃幹醋:“不要隻喜歡爸爸媽媽,也喜歡喜歡我們好不好?”
……
每個人的成長中,大概都遭遇過“更愛爸爸還是更愛媽媽”的命題,當然,不論小公主小王子嘴裏說出的是誰,都會引起那個人好大的一陣興奮。他們得意地歡呼,滿足感不言而喻,但實際上,最有滿足感的不是他們,而是那個一語定勝負的孩子!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慣性規律:越是那些童年時被父母爭寵的孩子,婚後的出軌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