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曼德拉是南非著名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同白人種族主義進行鬥爭。他出生在南非一個貴族家庭,衣食無憂,家庭和睦。
這個時代的南非卻並不平靜,白人極右勢力加緊推行種族隔離政策,幼小的曼德拉不明白什麼是種族壓迫,後來他聽老人講白人侵占了我們的土地,搶走我們的牛,燒毀我們的家園,把我們驅趕到一起。但是我們的前輩從來沒有停止過抗爭。
聽了這些故事,小曼德拉的心情很沉重,他立誌長大後,要為自己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讓黑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當家作主。
為了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他為之奮鬥了幾十年,成為偉大的民族英雄。
教子方法:
作為一位當代偉人,曼德拉博大寬廣的胸懷備受世人敬仰。讓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曼德拉能有這麼偉大的作為,其實他的成功表明了,偉人的成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他的成功來源於從小的見聞和教育,來自於他真切的人生體驗。
一個國家,孩子是未來,是希望。所以,我們要從小就教育孩子愛國,讓他們知道愛國不隻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真正體現。教育孩子知道什麼是民族氣節。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熱愛國家的教育非但不落伍,而且要時時跟進,讓我們觀察一下孩子,有多少孩子可不僅僅是因為口味,讓我們父母環顧四周看一眼,現在中國遍地都開著肯德基和麥當勞,乃至我們到了哪個城市見不到其身影才感覺驚奇。
關於這一點,其實更主要的是外來的月亮更圓的思想,就像中餐在外國也相當火一樣,有的孩子是覺得吃中餐好像沒檔次,對於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讓孩子愛上自己國家的美食,父母可以多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將這些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孩子,還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烹飪水平,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也參與其中,讓他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美味是需要勞動的,同時也能夠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那麼除了這一點,父母在生活中還應該做點什麼呢?
第一,應該讓孩子熟悉家鄉,認識祖國。知之愈深,才能愛之愈切。熱愛祖國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深厚情感。這種情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對客觀認識的一種具體表現,而熟悉家鄉、認識祖國,是熱愛祖國的基礎和前提。所以父母應圍繞一些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國家榮譽感的方式,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步入中國曆史的長廊,尋覓古今社會的發展蹤跡,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國河山的壯麗。還可以選擇《上下五千年》、《中國最具魅力的聖地》等係列讀物,培養孩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二,從生活的層麵上給孩子講述愛國的道理,有的孩子不是沒有愛國思想,每次一談到愛國,都會表現得熱情高漲,情緒激動,就像自己馬上要上戰場去廝殺敵人一般!其實,這是片麵的,也是不科學的,愛國其實不分大小,並不是說,隻有重大事情上表現愛國熱情,並付諸行動才是愛國,更不是說隻有發明了原子彈,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思想才算愛國。愛國其實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父母應教育孩子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觀念。要知道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培養良好的愛國情操,是從那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這種道德是慢慢建立起來的,而不專門找到大事才幹,舉個例子來說每天節省一盆水,省水就是省電,就是節省國家資源。再例如隨手撿起身邊的一張廢紙是愛國;送盲人過馬路是愛國;用微笑的姿態去麵對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是愛國。因為撿起一張紙能夠使環境變得更加清潔;送盲人過馬路,給盲人送去了溫暖與關懷;麵帶微笑展現的是一種和藹與友好。這些都是愛國。
第三,父母要提高認識,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精神世界決定一個民族的前途。我們可以多讓孩子參加一些夏(冬)令營,多去自主地解決一些問題;要讓他們形成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我們多帶孩子參觀博物館,革命勝地,要讓他們領略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鑄就自己的文化主體;要教育他們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有堅定的信仰。
給父母的話
父母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如植樹、種花美化祖國、節約每分錢支援國家建設、給家鄉做好事等,使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