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物質財富,還需要精神食糧。物質財富使我們生存,而精神食糧卻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而豐富。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窮人——富有的窮人和沒有錢的窮人。”如果你的內心充實,即使你沒有多少物質財富,你也不會貧窮;而如果你內心空虛,縱然你擁有再多的財富,你也是“窮人”。

然而,你的內心到底充實還是空虛,往往與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質、精神追求有關。說到底,這與你抱著怎樣的心態生活息息相關。隻有當你用心地去生活,你才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假如你的內心不幸被空虛感占據,你需要及時充實自己,趕走空虛,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不要抱怨命運,不要幻想明天,因為隻有當下的時光是最真實的,是能被你抓住並用心享受的。隻有當你嚐到了“當下”的甜蜜,你才能跟生命保持同一步調。對你而言,當下就是一切。

試想,如果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上,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說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才會不請自來。”

所以,我們需要確立生活目標,樹立人生理想,然後踏實地走好今天的路;我們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培養對生活的熱情,用心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細節之美;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看書、多交友,充分利用好業餘時間。要知道,生活是美好的,就像普希金的一句詩:“生活不會使我厭倦。”

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人生旅途中的風景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曆史,明日尚不可知,隻有“當下”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不要留戀昨日的快樂,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而要充實內心,快樂地活在當下。因為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做,把今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才是最明智的。

本書用清靈的文字和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訴人們:我們的身心是可以由自己去把握和調控的,內心充實還是空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裏。所以,不妨靜下心來品讀這本書,領會一下如何充實內心,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