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描述:此模塊為教材開篇,對西餐進行總體介紹,包括西餐的內涵、流派、西餐廚房組織、西餐刀工刀法及各種類型的特色菜肴。
建議學時:4學時
教學目標:
終極目標:掌握西餐的基礎理論知識,對西餐的全貌有一定的了解。
過程目標:掌握西餐的內涵、流派及西餐廚房組織、西餐刀工刀法及各種類型的特色菜肴。
任務分解:
任務1:認識西餐
任務2:西餐基礎
學習目的:對西餐的內涵、流派及西餐廚房組織有所了解。
教學方法:講授、參觀西餐廳。
任務驅動:作為學習西餐的起點,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西餐,和中餐有什麼基本的區別,西餐是怎樣劃分流派的,西餐廚房又是怎樣構成的。
任務鏈接:
一、西餐的概述
西餐中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西歐各國。“餐”就是飲食菜肴。我們通常所說的西餐不僅包括歐洲國家的飲食菜肴,也包括美洲、大洋洲、中東、中亞、南亞次大陸以及非洲等國的飲食。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台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
西方人把中國的菜點叫做“中國菜”(Chinese food),把日本菜點叫做日本料理,韓國菜叫做韓國料理等,他們不會籠而統之地稱之為“東方菜”,而是細細對其劃分,依其國名而命名之。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剛開始接觸西方飲食時還分不清什麼是意大利菜,什麼是法國菜、英國菜,隻能有一個籠統的概念。當時的國人籠統地稱其為“番菜”,“番”即西方的意思。我國古人誤以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地區習慣上帶有一種蔑視(這種態度當然是不可取的),把東方稱之為“夷”,西方稱之為“番”,北方稱之為“胡”,南方則稱之為“蠻”。因此,所謂的“番菜”指的就是西餐。
另外,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曆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於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我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將這些大體相同,而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稱為“西餐”。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並開始區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作為一個籠統的概念逐漸趨於淡化,但西方餐飲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二、西餐的流派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式菜肴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酒等;法國菜和奶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