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三皇和五帝皆是傳說中人物,虞舜便是五帝之一。 所謂“五帝”,通常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人。這五人都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德行,其中虞舜寬厚仁慈,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曆來被列為“二十四孝”之首。 虞舜,姓姚名重華,字都君,號有虞氏,冀州(今山西永濟一帶)人。他的父親叫瞽叟,母親叫握登,按家譜算是黃帝的第九代孫。不過,他的家世早就衰敗了,祖輩幾代都是窮苦的平民。 虞舜剛降生到人間時,長得白白胖胖,結結實實,很討人喜歡。尤其是一雙又圓又大的眼睛,裏邊嵌著雙重瞳人,又黑又亮,更讓人心疼。他的名字“重華”即由此而來。按說,這個小生命應該有個甜美的童年,誰知命運之神偏跟他作對,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又瞎了雙眼。從此,他失去了母愛和父愛,小小年紀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一個家庭沒有女主人不成其為家庭。瞽叟不久又娶了個妻子,成為虞舜的後娘。這個後娘長相醜陋,卻脾氣暴躁,又凶又狠,走路風風火火,說話大吼大叫,活像“母夜叉”。第二年,她生了個兒子叫象。瞽叟偏心,既疼愛後妻,又疼愛幼子,心目中再沒有了虞舜。後妻用心險惡,耍潑撒野,盡力挑撥瞽叟同虞舜的關係。可憐虞舜,在家中完全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今天挨打,明天受罵,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他天性至孝,不論父母怎樣對待他,他總是不反抗,尊父敬母,沒發過一句怨言。 象一天天長大了,瞽叟夫婦視他如心肝寶貝,寵呀嬌呀,什麼都向著他,由著他。象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長大後更顯得自私、貪婪、狂傲,盛氣淩人,橫行霸道。他與虞舜是同父異母兄弟,可是他跟虞舜的關係就像主子與仆役。他好吃懶做,文過飾非,總是把責任推到虞舜頭上。瞽叟和妻子溺愛小兒子,偏聽偏信,隻要象告了黑狀,他們必對虞舜進行處罰,輕則罵,重則打,有時還幾天不讓吃飯。虞舜呢?一如既往,絕不反抗。 可是虞舜越是恭敬,瞽叟夫婦越是生氣。象迎合父母的心理,悄悄出主意說,幹脆把虞舜害死算了。瞽叟愚昧無知,後母凶頑奸詐,二人竟然同意了象的主意。他們秘密安排,準備在食物中下毒,毒死虞舜。虞舜非常聰明,發現了父母和弟弟的意圖,跑進深山藏了起來,保住了性命。幾天以後,他又回來了,親熱地叫爹叫娘叫弟弟,捧著采集的新鮮山果請他們品嚐,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瞽叟呆呆地坐著,後母和象,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差一點沒氣死。 轉眼間虞舜20歲了,遠近都知道他是個大孝子。又過了10年,唐堯帝讓部下推薦接班人,部下眾口一詞,說:“舜。”唐堯帝說:“這個人我聽說了,他的品行怎樣啊?”部下說:“舜是盲人的兒子,父親愚昧,繼母凶頑,弟弟狂傲,但他一心盡孝道,做善事,把各方麵的關係處理得很好。”唐堯帝說:“原來是這樣。不過,我還要考察考察他。”於是,唐堯帝讓自己的九個兒子和虞舜交往,以觀察他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並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虞舜為妻,以觀察他治家的本領。 虞舜忠厚老實,結婚以後,外靠九個小舅子的幫助,內靠兩個妻子的支持,處理社會事務和家務得心應手,井井有條。他注重用自己的品行感化、影響周圍的人,因此在曆山(今山西永濟境內)耕作和在雷澤(今山西永濟南)打魚的時候,當地人都表現出了謙讓的風格,不再為雞毛蒜皮大的小事發生爭吵。他又到黃河之畔製作陶器,短短三年時間,那裏便發展成為一個人煙稠密的部落。實踐表明,虞舜具有傑出的才幹。唐堯帝非常高興,特地賜給他一件細葛布衣、一張琴,並幫他建造了一座糧倉,贈給他一群牛羊。 虞舜一下子變得相當富裕了。 瞽叟、後母和象眼看虞舜取了兩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而且有了那樣多的財產,忌恨得咬牙切齒。尤其是象,看到兩個嫂嫂那麼美貌和溫柔,不禁垂涎三尺,心猿意馬,難以自製。他苦思冥想,又起了惡念頭,鼓動父母,設下毒計,說什麼也要害死虞舜,把哥哥的妻子和財產奪為己有。瞽叟夫婦對象向來百依百順,當然是欣然同意了。 一天,瞽叟叫虞舜修理一下自家的穀倉。虞舜性孝,恭敬從命。當虞舜爬上倉頂抹泥的時候,他的父母、弟弟突然在下邊放起火來,頓時濃煙騰空,火苗衝天,整個穀倉變成了一團烈焰。虞舜見勢不好,急忙用鬥笠護住身子,張開兩臂,縱身往下一跳,算是逃過了一場劫難。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瞽叟夫婦和象又叫虞舜去淘井。虞舜知道父母、弟弟存心不良,有意害死自己,但還是高興地答應了。這次他多了個心眼,預先在井壁鑿了一洞,通到旁邊的一口井。這天,他下井淘井了。瞽叟、後母和象守候在井邊,待虞舜下到井裏以後,趕緊大筐小筐一起上,奮力朝井裏填土。他們填呀填呀,直累得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不知填了多少黃土,眼見井已填滿了,他們才歇手。這時,他們樂得眉開眼笑,相信虞舜必死無疑。因為朝井裏填了那麼多土,虞舜即使不被砸死,也會被埋在土裏活活悶死。 象趾高氣揚,眉飛色舞地說:“這個主意是我出的。看!怎麼樣?”瞽叟夫婦點頭大笑,說:“好!好!”象最關心的是趕快把兩個嫂嫂弄到手,於是宣布道:“害死哥哥,父母也有功勞。我看是不是這樣,娥皇、女英兩個嫂嫂,還有那張琴,就歸我所有了;牛羊、糧倉就歸父母吧。”瞽叟夫婦表示同意。象馬上一溜小跑來到了虞舜的住處,取了那張琴,胡亂地彈著;眼裏冒著邪火,貪婪地看著娥皇和女英,恨不得一下子把兩個美人摟在懷裏。 就在象得意忘形的時候,虞舜大踏步地跨進門來。象大吃一驚,瞪著眼睛直愣神,一句話也說不出,尷尬極了,好半天,才喃喃道:“我正揪心似地想著哥哥呢!”虞舜一點也不生氣,笑道:“很好,這樣你就可同我一起治理百姓了。”象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奪門而出。 那麼,虞舜為何沒有死呢?原來當瞽叟等奮力朝井裏填土的時候,他爬進井壁的那個洞,窩身藏在裏麵。直到父母、弟弟離開,他才從旁邊的那口井鑽了出來。娥皇、女英見丈夫活著回家,悲喜交集,又哭又笑,那情景可真感人。 瞽叟夫婦聽說虞舜還活著,既納悶又驚奇,以為一定有神靈在幫助,保佑他三番五次地度過難關。他們感到羞愧,不好意思再見虞舜。虞舜寬宏大度,把以前的事根本就沒放在心上。他和娥皇、女英更加精心、周到地侍候父母,關心、愛護弟弟,極盡孝悌之道。瞽叟夫婦和象終於覺悟了,改變了對虞舜的態度。從此,一家人同心協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唐堯帝經過長期考察,確認虞舜治民有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質和卓越的才幹,於是放心地命虞舜攝行天子之政。三年以後,唐堯帝主動讓出帝位,虞舜繼位當了國君。虞舜擔當重任,不負眾望,更加體恤百姓,尊父敬母,竭盡心力,造福於國家和人民,天下大治,風化一新。 傳說中把虞舜的孝道加以誇大和宣揚,說他在曆山耕種莊稼的時候,有大象幫他犁地,有百鳥幫他播種;當父母、弟弟加害於他的時候,娥皇、女英施用法術,讓他穿鵲衣和龍衣,得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虞舜的孝行概括為四個字,叫作“孝感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