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學研究工作的程序及內容
(1)準備工作
①發現和提出研究的問題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從科學理論的發展中提出;別人工作的必要重複與考核;自己以往工作的延續和發展。
②複習有關文獻:有助於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研究假設、目的和目標;了解別人做過的工作,避免重複,或加以發展。
③明確研究目的和意義
闡明或描述某種事實和現象;回答具體問題;檢查假設。社會效果;科學意義;經濟效益。
④選定題目
題目選擇的三要素:對象、處理、結果。
⑤選擇研究設計的類型:從以下三個方麵分類並選擇。應用目的:描述狀況;檢驗假設;評價效果。
時間指向:回顧;即時;前瞻。方法學:曆史法;觀察法;實驗法。
⑥研究研究方法
選擇現場:能否充分提供研究所需的信息;研究對象的合作、地方醫務力量及其配備;交通、物質供應及生活等後勤條件。
選擇研究對象:對象的人選和排除條件;普查還是抽樣調查,抽樣的方法;樣本含量;獲得對象的方法及其保證。
確定研究變量:變量的數目;變量的規定;變量的測量方法。收集資料的方法和工具:調查表的製定、形式及其使用說明;調查員的培訓和對調查員的要求;現場資料收集的方法及組織措施;標本采集方法及實驗室檢測方法。
數據資料的整理分析:數據的整理歸納;描述性統計分析;推斷性統計分析。
調查研究的質量控製:管理的組織與規章製度;質量控製檢驗;資料的驗收製度與數據的邏輯性檢驗。
(2)現場調查
①預調查:檢查設計是否有缺陷;檢驗實際可行性;培訓和考察工作隊伍。
②收集數據資料:工作實施的組織和製度;監督檢查實施情況;資料的驗收與保管。
資料分析
①整理分析資料
再次核查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整理歸納數據;。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性。
②解釋與交流研究結果
資料的綜合解釋:統計學的;邏輯學的;生物醫學的。總結結果,作出結論:向有關部門提出技術報告;科學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