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年(1 / 1)

每個人都在感歎著人的幼年過的很快,總希望有一台時光機器回到過去永保幼時的天真歲月,我不是很記得自己的幼年是什麼樣子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因為那時的我很小根本不知道人間疾苦,也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但是從父母的回憶中我知道我的幼年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

我是個東北人,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很落後的農村家庭裏,雖然是改革開放很多年,卻依舊很貧窮,每年的過年要是有上個二十斤豬肉那已經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一年到頭辛苦的勞作對於一家人的開銷是遠遠不夠的,白麵和肉類也隻能在重大的節日慶祝裏才能看到,夏天和秋天倒好,可是到了春天和冬天是每戶人家最難熬的季節,而在東北冬天永遠比任何季節都更漫長更難熬。雖說東北是產糧食重要的基地可是真正能夠吃上大米飯的真的很少。這就是我幼年時我父母所經曆的時期,所在的經濟環境。

幼年,在我的定義裏是從1歲到6歲,既然是在我的書裏,那麼當然也是按照我的思路來走,我小的時候很淘氣但是長的很可愛,用我媽媽的話說,那時有人經常對著我媽媽誇我說在我們三隊我是最可愛好看的丫頭蛋子了,{注解:(三隊)農村實行的是一個村的分為隊製度或是說是組,每個村裏都有幾個隊或是幾個組總人口在一千到兩千人左右,我們家是在三隊。}為此我媽還驕傲了很長的一段時期,去哪裏都經常領著我,嘻嘻,其實現實中的我也是很自戀的呢!俗話說的好,事情是不能看表麵的,是要看多方麵的!外人眼裏我長的可愛漂亮,但是家裏人都知道我是個不好惹的主,雖然人小可是禍卻闖的不小,為了淘氣用我媽說的話,一天我要是不挨上個八遍打我都皮癢癢,也因為家裏就我一個小孩子處處都是寵著我,所以說啊,小孩子是不可以去溺愛她的,環境真的是很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秉性的。要培養一個孩子就要從小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留給我深刻印象的是我家後院的櫻桃樹和李子樹還要我喜歡的沙果樹,有很多人可能知道什麼是李子和櫻桃但是沙果一定知道的人猶若麟毛鳳角,這是一種很酸的果子很好吃,東北人都知道。然後是果樹後麵的奶奶家,奶家的門前有兩個很高大的榆樹,據說是奶奶和爺爺當年親手摘下的榆樹,矗立於門前如同門神一般,每當狂風暴雪來或是雷閃電鳴時候,屋外的榆樹嘩嘩的作響很是恐怖嚇人,房子兩側是苗條的筆直的嚴肅,而自我打小記事起,奶奶家的大個木門總是用著肮髒而又笨拙的塑料繩子綁上了一道又一道,低矮的“杖子”如同圍牆一樣把兩家隔開而來,{注解:(杖子)是指用木杆圍起來的柵欄,在東北俗稱“杖子”用來當作是分界線和避免雞,鴨,鵝鳥獸類的家禽來禍害莊稼。}家的草房和媽媽爸爸的磚房是那麼的不協調卻也是那麼的自然,我們在前,奶奶在後,無論是我家的院子和園子還是奶奶家的院子和園子都是那麼的大那麼的寬闊,聽爸爸說加在一起也有兩畝地之大。

自我會走路以來,最喜歡的事情莫過去跳“杖子”,有門不走專門喜歡把奶奶夾起來的“杖子”搞的歪歪扭扭,喜歡逗弄我可愛的傻姑,提起傻姑,我隻能說她是一個善良和不幸有福氣的人,傻姑是天生聾啞,智力方麵也有些問題,從為離開過我的奶娘一步,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倒也是很開心很快樂的生活著,至於我說她善良是因為她從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無論是誰都可以和她玩的很開心即使打她,她也從來不記仇,說她不幸是因為蒼天既然給了她生命卻剝奪了她做人最起碼的基本,幸福對於傻姑來說也是上天送給她最好的禮物,一輩子從不知道什麼是憂愁,快樂永遠的伴隨著她,隻是因為她是一個生理不全的人,上帝關了一道門的同時也打開了另一扇窗口,快樂並痛苦著同時共存。如果說一個人活在世上除了責任和生活,那麼我想最重要的也是活個心情,有個好心情才有個好的人生,樂觀是所有向上的動力。

其實我的奶奶總共有九個孩子,在奶奶那個年代裏,老毛頭的一句“人多力量大”,自然的人們也就認為孩子既然有了就生了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的事情,到了後期,媽媽生我的時候就開始了計劃生育,當中還發生了改變了爸爸媽媽的生活,這些故事到以後的文章裏我會一一道來。而我的爺爺在我的爸爸媽媽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對我的爺爺很好奇,好奇爺爺是長的什麼樣子,什麼樣子的人,好奇很多很多,總而言之,對一切本來不成擁有的東西就總是很想得到,其實人都一樣的,得不到的永遠都想要或是想知道,最主要的還是心裏上好奇占去了人的思想上很多啊的一部分。而我的爸爸在家裏是最小的,上麵還有有哥哥姐姐。

說了爸爸家的情況當然也不能忘記了我媽媽家的情況啊,在東北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姥姥是個醫生而姥爺是警察,兩位老人有4個孩子媽媽排行第三,上麵有兩個哥哥下麵有一個妹妹,很幸福也很完滿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