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位於印度南部東海岸的斯裏哈裏科塔島,正式使用於1977年,是印度的導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場。
印度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是印度最重要的航天發射中心。它位於印度東海岸的斯裏哈裏科塔島上,在馬德拉斯北部100公裏處,地理坐標為北緯13°47′,東經80°15′。這裏氣候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影響,10、11月份是大雨季節,但一年內多數月份陽光充足,天氣晴朗,可以進行室外靜態試車和發射試驗。
1971年10月9日和10日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發射了三枚羅希尼125探空火箭。1979年8月10日首次發射了SLV3火箭,但由於二子級製導係統出現故障,未能把40公斤重的衛星送入近地軌道。1980年7月18日用SLV3火箭第二次發射印度自己的衛星獲得成功,把衛星送入300/ 900公裏的軌道。1981年5月31日第三次發射獲得部分成功。
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占地麵積145平方公裏,占海岸線長度達27公裏。發射場擁有大型多級火箭和衛星運載火箭的試驗、組裝和發射設施,擁有印度衛星的跟蹤、遙測和通信站。印度空間研究中心還在此擴建了固體助推器工廠,可為多級火箭發動機生產大尺寸的推進劑藥柱。
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位於印度馬德拉斯北部100公裏處,這裏氣候適宜,陽光充足,是進行室外靜態試車和發射試驗的理想場所。
自1971年印度政府選定這塊“風水寶地”以來,經過30多年的建設,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已成為印度最大的航天城和火箭發射中心,擁有完備的火箭測試、組裝和發射設施,並建有先進的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印度的4種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SLV)、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軌道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都從這裏點火升空,德國、韓國和比利時等國委托印度發射的衛星也是從該中心發射上天的。為此,印度空間研究中心在這裏擴建了固體助推器工廠,可為多級火箭發動機生產大尺寸的推進劑藥柱。
近年來,印度明顯加快了空間技術研究與發展的步伐,在航天領域取得許多成就,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和日本之後的第六個航天大國。印度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發展航天技術,70年代前主要是興建探空火箭發射場並研製自己的探空火箭,為研製運載火箭打下基礎;70年代後主要是發展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和運載火箭。1975年第一顆人造衛星“阿裏亞巴塔”號研製成功,印度開始逐步掌握了衛星設計、研製、測控等方麵的技術。1980年7月18日,印度使用自行研製的第二枚SLV—3運載火箭,在斯裏哈裏科塔發射場成功地將一顆“羅西尼”試驗衛星送入400公裏高的軌道,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然而,印度的航天科研並非一帆風順,曾經有多次發射失敗及事故的記錄,最為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4年2月23日下午。當天,斯裏哈裏科塔航天發射中心的固體燃料基地發生爆炸,至少造成6人死亡,5人受傷,連一些存儲在基地內的大型電動引擎也同時發生爆炸。近年來,印度一直在使用俄羅斯提供的液態燃料火箭發動機,其最大推力不超過5噸,而根據國際上公認的標準,運載火箭推力低於8噸就不足以支持載人航天飛行。印度曾宣布要在2007年完成登月,這次事故可能就是因為研製大推力固體燃料工作急於求成所造成的。
但事故和挫折並未打消印度航天趕超世界強國的決心。2005年5月5日上午10點20分,印度的PSLV—C6型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斯裏哈裏科塔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兩顆國產衛星,這是印度首次完成箭星全部國產的“一箭多星”發射任務,而且啟用了新建的“通用發射平台”。該火箭發射係統耗資近1億美元,曆時5年建成,印度總統卡拉姆親自參加了新發射中心的啟用儀式。這次發射極大地鼓舞了印度航天發展的信心,航天中心負責人對外宣稱:“印度將在2008年前推出本土生產的航天飛機,這將是航天科技與航空技術的完美結合。”
可以說,印度近年來在運載火箭技術上的每一次飛躍,斯裏哈裏科塔航天發射場都是“見證人”。該發射場不僅印證著印度航天的進步,也承載著未來印度航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