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一百五十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幹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曆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曆史文物,如曆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說,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館。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裏裝進的珍品,都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裏,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三千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了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竟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銷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三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10月13日,英法侵略軍攻占了安定門,控製了北京城。
10月18日和19日,這夥強盜搶劫了萬壽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幾處屬園中所藏的珍貴文物,並進行第二次大焚燒。
這時,逃到熱河的鹹豐皇帝竟下諭“隻可委曲將就,以期保全大局”。奕秉承此旨意,全盤接受英、法提出的條件,於10月24日和25日分別與額爾金和葛羅在禮部大堂交換了《天津條約》,並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14日又同俄國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這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也使中國人民的災難更為深重了。
(李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