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偷鴨賊

井梁村有一位賣菜的王老漢,他有一個女兒名叫阿翠,在家養鴨子,靠賣鴨蛋攢錢買嫁妝。隔壁住著張三夫婦,二人好吃懶做,張三常常偷雞摸狗,他老婆是個母夜叉。街坊四鄰都不喜歡他們。隻有王老漢為人心地善良,對這對夫婦很寬容,因此兩家倒做了十幾年的鄰居。雖然平時也丟些東西,但老漢從不計較。

一日,濟公來到井梁村,看見一群鴨子浮在河水上,阿翠在旁用竹竿輕輕地拍水玩。濟公向阿翠討水喝,阿翠熱心地招待了他,晚上老漢回來還殺了一隻鴨做下酒菜款待濟公。隔壁的張三夫婦聞著烤鴨的香味,口水都流了下來,於是決心半夜偷鴨子。

第二天,阿翠發現少了一隻鴨子,便告訴了父親。老漢雖然知道是隔壁所為,但不願聲張。其後連著幾天,鴨子越來越少。無奈之下,決定到隔壁探探口風。來到張三家門口,一陣撲鼻的香味從廚房傳來,老漢忙過去推門。誰知張三夫婦惡人先告狀,對張三大罵一通,說他是偷窺的賊。張三隻好作罷。濟公知道此事後,笑著對阿翠說:“丫頭,放心!偷鴨賊一定會求你罵他的。”

張三夫婦整日吃著偷來的鴨子,得意洋洋地計劃著再偷幾隻。晚上準備睡覺時,張三覺得身上異常的瘙癢,不久他老婆也不停地在身上抓撓。兩人越抓越癢,所抓之處還慢慢長出一片片的鴨毛,不到天亮鴨毛就覆蓋住他們的全身。二人又驚又怕,不敢出門見人。這樣過了幾天,張三夫婦實在無法忍受身上的痛癢,就找到濟公,求他給自己治病。濟公搖著蒲扇,慢悠悠地說:“要除去鴨毛可以,不過你們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啊!”張三急忙說:“隻要能除去這身鴨毛,讓我們做什麼都行。”濟公笑著說:“沒有那麼嚴重。隻要你們去求鴨主人罵一頓,鴨毛就會掉!”二人本不願去求阿翠,但劇烈的痛癢終於使他們敲開了張三家的門。阿翠知道一切後,看著二人的狼狽樣,抿著嘴笑著說:“你這該死的偷鴨賊!”話音剛落,鴨毛就掉下一片。罵得越多,鴨毛掉得越多,這樣罵了一天,張三夫婦身上的鴨毛終於掉光了。張三夫婦經過這件事後羞愧萬分,從此改掉惡習,棄惡從善。

鬥酒霸

濟公酷愛喝酒的事人盡皆知。他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到處管閑事。一天,濟公閑來無事,便離開靈隱寺到附近的集鎮閑逛。這個小鎮盛產白酒,到處都有酒旗迎風飄展。

濟公來到一家裝飾氣派的酒店門口,看到裏麵賓客滿堂,正準備進去,卻迎麵聞到一股濃鬱的酒香從路旁的小巷子傳來。濟公決心一探究竟。他尋著香味,轉眼來到一戶人家,隻見一對老夫婦正在吃飯。這對夫婦看到濟公後,連忙熱情款待,並拿出自家釀的酒給他喝。濟公喝了幾口大讚美味,於是問道:“這酒香醇濃鬱,為何不拿去賣呢?”老漢歎道:“師父你有所不知,本地是黃大人的地盤,他霸占了我們這兒最好的山泉水,開了本地最大的酒店,還不允許我們隨便賣酒。濟公看了看老漢家的水井計上心來,他微笑著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酒葫蘆,吩咐老漢把葫蘆裏的酒倒入井中。老漢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還是照著做了。第二天,老漢打水時驚奇地發現,井中的水居然香飄四逸,全都變成了清冽的美酒。於是,他便把井水當成酒來賣,逐漸名聲大噪。”

黃縣令聽說後,忙命人暗暗察訪。當知道是井水的緣故,黃縣令決心霸占老漢的水井。他帶著幾個衙役大搖大擺地來到老漢家,一陣推搡之後,老漢夫婦被趕出家門。濟公聽說後,忙趕來相助。他一邊搖著蒲扇,一邊振振有辭:“偷來的江山坐不穩,搶來的酒井喝不長。”說著旁若無人地打開酒葫蘆的蓋子,指著水井念了一個字:“收!”就在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濟公已經大搖大擺地走遠了。

黃縣令得意洋洋地請來了本地有名的鄉紳財閥,大擺筵席宣傳自己將要賣的酒。在他的命令下,仆人們迅速打了一桶水上來,黃縣令一嚐,麵色灰暗,原來井水變得渾濁苦澀,難以下咽。無法下台的黃縣令氣得要填平那口井,誰知井水突然冒了出來,一把將黃縣令卷入井中,賓客們嚇得忙作一團,幾經周折才把黃縣令救了出來。由於在井中呆的時間太長,黃縣令變得昏頭昏腦,再也無法猖狂地欺壓百姓。而老漢夫婦回到家驚奇地發現,井水又變得芳香四逸,成為有名的“飄香井”。

黃金腿

濟公喜歡四處雲遊,尤其喜歡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天,他來到重慶的一個無名小鎮。這裏環境清幽,遊人絡繹不絕,考慮再三,濟公決定到山上的寺廟逛逛。

山下有一條大河,是連接本地和其他地方的交通要道,也是到山上不得不過的必經之路。為此,官府在這裏集資新建了一座紅木橋。濟公跟著來往的行人,一步步來到紅木橋邊。正當他要過橋時,一個壯漢大喝一聲,攔住了濟公的去路,“站住,瘋和尚。交錢了沒?”濟公問:“什麼錢?”大漢慵懶地指了指身後的木牌。隻見木牌上寫著“過路收費”四個大字,旁邊還坐著一個胖乎乎的土財主。這個土財主名叫沈清,是此地有名的惡霸,他常常勾結官府欺壓魚肉百姓。這次他更是以捐資者的名義大肆收斂錢財,大家懼於他的淫威,不得不交過路費。濟公撓了撓頭,嬉笑著說:“我沒錢怎麼辦?通融一下吧!”坐在躺椅上的沈清奸笑著說:“臭和尚,沒錢也敢過老子的橋,真是活膩歪了!給我轟走!”三五個膀大腰圓的打手向濟公走了過來,三推兩撞便把濟公擠到了一邊。看著這個囂張跋扈的土財主,濟公靈機一動,從懷裏摸出了一個銅板。他大搖大擺地走到沈清麵前,把銅板往土財主麵前一晃,幹脆利落地丟進了專門放置過路費的木匣中。臨走時,濟公又朝木匣吹了口氣,說:“黃金腿,黃金腿,有人哭來有人笑。”

沈清回到家後打開木匣,準備仔細數數一天的收益。隻聽“嘩啦啦”幾聲,銅錢一個個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他的腿上,密密麻麻爬滿一腿。沈清疼得哭爹喊娘,到處求人醫治。濟公聞訊趕來,笑著對沈清說:“你不是很喜歡錢嗎?現在錢都長在你的腿上,不是很好嗎?”沈清求饒說:“不要了,不要了,求求您幫我治治吧!”濟公指著他的腿說:“這條腿病入膏肓沒得救了,還是換一條吧。”說完就把沈清的那條黃金腿鋸了下來,換上他家一條大黃狗的後腿。

從此,沈清隻能一瘸一拐地走路,被街坊戲稱為“狗腿子”。而那條大黃狗則被安上一條泥做的假腿。傳說狗在撒尿時總喜歡翹著一條腿的習慣,就是由此得來的。

貪財買巨石

臨安城西有一個守財奴名叫賈仁,他家財萬貫,卻視財如命,被鄉鄰戲稱為“鐵公雞”。賈仁不但財迷,而且待人極為苛刻。他府內有很多長工,但都不是花錢雇來的,大多數因急需用錢,借了他的高利貸,結果利滾利,還不起錢,隻能到賈仁家做苦工還債。

賈府內有一位叫鄭德的苦工,他是這一帶出了名的孝子。鄭德幼年喪父,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了把他拉扯大,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兒子長大了,自己卻因為受累病倒了。這一病就再也沒有起來,鄭德為了治好母親的病,花完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但他母親的病還不見好轉。他為了請一個好點的大夫給母親治病,就借了賈仁三十兩銀子。結果,母親的病還沒看好,欠的銀子卻滾至三百兩。鄭德無錢還債,便被抓去賈府做苦工。

鄭德的母親知道兒子被抓到賈府做苦工後傷心欲絕,不久便撒手人寰。痛不欲生的鄭德,準備將母親厚葬,可他身無分文,而且債台高築,哪來的錢安葬母親呢?無奈之下,隻得又向賈仁借錢。看著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鄭德,賈仁氣不打一處來,他不但不借錢,還把鄭德毒打了一頓,逼鄭德還債。

身心交瘁的鄭德隻得寫下告示,願賣身為奴,隻求賣得四百兩銀子,三百兩還鄭德,一百兩安葬老母。恰巧濟公雲遊至此處,他被鄭德的孝心所感,就以四百兩將鄭德買下。濟公帶著鄭德來到一個無人的地方,指著一塊大石頭說:“鄭德,你背著這塊石頭跟我走。”鄭德依言,背上巨石跟著濟公來到賈仁家。濟公笑著對鄭德說:“你去把這塊巨石賣給賈財迷吧。”鄭德一愣,連忙擺手:“師父,這石頭一文不值,那鐵公雞怎會買呢?”濟公拍著胸脯說:“你別擔心,賈仁必定會買的。這石頭在你眼裏一文不值,可在他的眼裏卻是無價之寶。”鄭德半信半疑,拿著石頭去見賈仁。

賈仁一看石塊,兩眼放光,忙喜滋滋地說:“好玉,真是好玉。”鄭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自己的眼睛有問題。其實,這塊巨石被濟公施了法,它在常人眼中是塊沒用的破石頭,但在賈仁眼中卻是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鄭德猶豫再三,以一千兩的價格將石塊賣給了賈仁。掏了錢的賈仁像撿了一個大便宜似的,抱著那塊石頭不停地撫摸,嘴裏還喃喃自語地說著“心肝寶貝”。家人都以為他得了失心瘋,忙著找醫生給他醫治。而鄭德則拿著濟公眾賈仁處騙來的一千兩銀子把母親葬了,到外地謀生去了。

鬥惡道

這一日,濟公來到一個人煙稠密的小鎮。走到十字路口,他看到路中央搭著一個法台,高聳入雲。濟公很奇怪,就拉著一個賣菜的人打聽。原來此鎮名叫雲梁鎮,這個法台是樂善好施的梁員外搭的,目的是請高人為兒子做法治病。

濟公信步來到梁府,求見梁員外。家丁一看是化緣的和尚,便拿出一碗白米飯,濟公搖搖頭,稱隻喝酒吃肉不吃幹飯。員外聽到後,生氣地罵道:“你這和尚好不正經,我是不會布施於你的。”濟公不怒反笑:“聽說貴公子病了,可曾找到名醫?”員外歎了口氣說:“別提了,我剛請了一位道士,誰知他竟然拿著我布施的錢逛妓院,真讓人寒心!”濟公點點頭,說:“貧僧也知道些奇門偏方,或許可以治好公子呢。”

員外一聽,忙請濟公入內,隻見公子死氣沉沉地躺在床上。濟公把僧帽摘下往公子頭上一戴,喊了一聲:“起!”公子立馬坐了起來,有說有笑地和爹娘及仆人打招呼。梁員外大喜,擺下酒席宴請濟公,並親自陪酒。道士聽說梁公子被一個瘋和尚治好了,便跑來尋釁。看著濟公衣衫襤褸的樣子,道士輕蔑地說:“雕蟲小技撐不了多久。”說完氣哼哼地回到廟裏,偷偷做法,把梁公子的魂魄抓走了。看著又氣息奄奄的梁公子,濟公決定除掉這個謀財害命的惡道。

道士正坐在道觀喝酒,看到濟公進來就拿起酒杯向他擲去,濟公用手指輕鬆夾住。道士又用法術移物攻擊濟公,被濟公輕鬆躲過。道士見奈何不了濟公,便拿起一個酒杯,念了一句咒語,說道:“和尚,我喊你三聲,你敢答應嗎?”濟公笑嘻嘻地回答:“三十聲也敢。”道士便大喊三聲,濟公應聲倒地,不省人事。道士得意地說:“哼,想跟我鬥,你還嫩了點兒!”說罷,擺下香案,準備收了濟公的魂魄。

道士剛拿起寶劍,就看到濟公沒事人一樣坐在香案上啃豬腿。他大驚失色,忙用劍劈濟公,誰知濟公異常靈活,左躲右閃,哄得道士氣喘籲籲。惡道無奈,慌忙從懷中掏出“捆仙索”朝濟公套去,一下就被捆了個結實。老道揮劍便劈,卻生生地給震了回來,仔細一看,原來捆住的是一個石獅子,而濟公正在旁邊搖著扇子笑呢!道士氣急了,又忙運功口噴火焰,想燒死濟公。濟公用扇子輕輕一搖,那火便朝老道撲去,一下子燒著了老道士的胡子、頭發、衣服……不消一刻,老道士和整個廟宇都化為灰燼。

鬥蟋蟀救張煜

相傳,臨安城流行鬥蟋蟀,大人、小孩,窮人、富人都喜歡看。臨安城有個名叫張煜的木匠,經營一個小木匠鋪。由於他手藝精湛,為人誠實,經常到官宅裏做活。一天,張煜被請到羅丞相府做木匠活。羅丞相的二公子羅勳有一隻英勇善戰的蟋蟀,名叫“玉金剛”,每次比賽都取勝,替他贏了很多錢。羅勳把這隻蟋蟀當成自己的寶貝,把它放在一個精美的盆子裏喂養,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這隻蟋蟀。

張煜聽說羅勳的蟋蟀這麼有名,非常希望能親眼看看這隻蟋蟀。一天,恰巧羅勳不在家,張煜得到了一個偷看蟋蟀的機會。好奇的他十分小心地揭開盆子,誰知剛剛揭開盆蓋,蟋蟀就跑走了。羅勳回來後,發現他心愛的蟋蟀沒有了,非常生氣。脾氣暴躁的羅勳痛打了張煜一頓,幸好有人替張煜求情才暫時免於一死。最後,雙方說定三天內如果張煜找不來那隻蟋蟀,就要賠一千兩銀子。張煜到處尋找那隻蟋蟀,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眼看期限就要到了,張煜非常絕望,於是想到投河自盡,恰巧被濟公救起。

濟公掐指一算,知道張煜口袋裏還剩三百文錢,於是拿這些錢買了三隻蟋蟀,然後帶著蟋蟀去找羅勳。見到羅勳,濟公說道:“張煜放跑了你的蟋蟀,我幫你找了一隻,替他還給你。我這三隻蟋蟀非常英勇,別說是蟋蟀,就是大公雞,它都能鬥得過。”羅勳不相信,於是打賭說:“如果這蟋蟀能鬥過大公雞,我輸給你一千兩銀子。”他讓仆人抱來一隻大公雞和濟公打賭。沒想到,這隻小蟋蟀竟然鬥敗了大公雞。羅勳非常高興,他願意買下這三隻蟋蟀。濟公說:“第一隻蟋蟀算我替張煜賠你的,其他兩隻賣給你,你就給我兩千兩銀子吧!替我送到淨慈寺,給那裏的和尚買幾套衣服換著穿。”

羅勳得到這三隻神奇的蟋蟀後十分得意,到處和人比賽。一天,比賽取勝回家後,羅勳把蟋蟀放在盆裏。一不留神,蟋蟀全都跳出盆外,他急忙去捉,蟋蟀卻鑽到地下。羅勳讓仆人把地磚全部掘起,而蟋蟀的叫聲又從牆根裏傳來,羅勳又讓仆人挖牆拆屋。蟋蟀叫聲在哪裏,他就拆到哪裏,結果整個房子倒塌了。作惡多端的羅勳被壓在裏麵,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勤勞的張煜則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大鬧順天府

羅公子拆房尋蟋蟀的荒唐事很快傳到了羅相爺的耳朵裏,為了給家門雪恥,為兒子報仇,羅相爺迅速在全國張榜通緝濟公。沒過幾天,濟公便被緝拿歸案,抓進了大牢。由於這件事鬧得很大,案子很快就被下發到順天府審理。

這時在順天府當值的正是京城有名的大貪官李來財。他為人奸詐貪婪,趨炎附勢,專為達官貴人服務,欺壓百姓,還時常向商販勒索錢財。幾年下來,府衙積下了不少冤案,百姓苦不堪言。羅相爺為了一泄私憤,暗中給了李來財兩萬兩白銀,命他除掉濟公。拿到好處的李來財立即喝令衙役升堂,準備通過嚴刑拷打除掉濟公。

不消片刻,手腳綁著鐵鏈的濟公便被衙役推搡著上了大堂。隻見他兩眼迷離,仿佛沒睡醒一般搖搖晃晃。李來財看著濟公的傻樣,傲慢地拍了一下驚堂木,大喝道:“堂下所站何人?見了本官怎麼不下跪?”濟公滿不在乎地回答:“靈隱寺道濟是也!”“你這妖僧,快說,你是怎樣謀害羅公子的?”濟公大喊冤枉,並一口咬定李來財收了羅丞相的賄賂。惱羞成怒的貪官二話不說投下令牌箭,喝令差役們重打濟公八十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