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好!”
已經睡下了的妻子聽了丈夫在書房裏喊,就問道:
“哪個名字好?”
“就是尚誌啊,叫趙尚誌,這個名字既好聽,又好記!還能和他哥哥姐姐的名字排上字:尚純、尚樸、尚清、尚英……多響亮啊!”
“好!就叫趙尚誌吧。”
父親趙子馥和母親張效乾對孩子管教極嚴,並寄予極大的希望。他們給孩子們起名,男孩子按順序在尚字後麵,分別是純、樸、誌、武,趙尚誌是老三。趙家也提倡男女平等,給女孩子按順序起名是貞、賢、清、英、勤、芸、文。
按趙家族譜的輩分,其兄弟姐妹是屬“尚”字。父親給心愛的第三個男孩起名為“尚誌”。”父親給他起的這個名字應該說是寓意頗深的,其意是令其崇尚鴻鵠之誌,成為一個仁愛正義、品德高尚、大有作為之人。
妻子效乾笑了。從這天開始,這個乳名叫合成的孩子,就開始叫尚誌,大名就叫趙尚誌。
轉眼間,小尚誌一天天長大了。當他4歲的時候,父親子馥就常常把尚誌領到自己開辦的學堂裏,讓他和那些大他很多的孩子在一起玩兒。那時,父親總是因材施教,讓尚誌從背誦《千字文》和《百家姓》開始學習漢字。數學科就是母親張效乾在教另外幾個孩子的時候,教他數數,就是1到20以內的數字。後來又發展到21到100數字的背誦。往往是幾個哥哥姐姐還沒有背熟練,小尚誌已經背下來了。因為母親總是在小尚誌背誦下來以後,給他一個糖人吃。
就這樣,趙尚誌6歲的時候,就和學堂裏的孩子一樣,接受父親子馥的正規教育了。
一次,在父親子馥組織的一次晨讀中,小尚誌沒有按父親的規定背下來全部的課文。他本來以為自己是父親的兒子,父親不會拿戒尺打他的手掌。結果,在學生麵前,父親子馥首先是先生,其次才是父親。
“趙尚誌,過來!”
到了趙子馥麵前,趙尚誌還有點頑皮,衝著父親做鬼臉。
“趙尚誌,把手伸出來!”
趙子馥要懲罰學生了!一個個沒有背下來的學生,一見先生的戒尺都十分害怕。唯有從來沒有挨過父親戒尺打的他沒有當回事。
“啪!”
隨著父親子馥手中的戒尺一下一下打在趙尚誌的手掌上,不一會兒,他的手掌就紅起來。
當嚴厲的父親懲罰的戒尺停下來以後,小尚誌的一雙手掌已經被打得成了一對兒肥肥胖胖的小包子。
那天,趙尚誌一回到家裏,就撲到母親的懷裏哭起來:
“怎麼了,孩子?”
“我沒有背下來書,父親用戒尺打我了。”
小尚誌一邊說著,兩行淚水撲簌簌地流下來。母親用一雙溫暖的手,撫摸著兒子的額頭,說:
“孩子!記住,一定要把書念好。”
趙尚誌點點頭。
“隻有把書念好,你長大了才會有出息,才會出人頭地,才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記住了,母親。”
母親拍了拍小尚誌的肩頭。
這時候,父親趙子馥走到趙尚誌的麵前,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
“孩子,你要知道,你是鄉儒趙子馥的兒子!”
“知道了。”
“所以,你一定要把書讀好!”
小尚誌點點頭,用被父親的戒尺打腫了的那雙手,捧起書,又開始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