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英雄喬舒亞·勞倫斯·張伯倫一生充滿傳奇。他的人生不僅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故事,對我們而言更是一種深刻的教育,那就是通過艱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能取得成功。1828年,他出生在緬因州一個偏遠的小鎮,家境中等。在其青年時代,他一直和口吃進行著鬥爭;講話結巴造成他神經焦慮,影響了他整個性格形成時期乃至一生。
這些人生早期的挫折盡管可能會讓他產生羞澀和自閉,但是這些並沒有阻礙他取得人生的目標。為了能夠通過鮑登大學的入學考試,張伯倫必須學習德語。於是,他把自己鎖在自家的閣樓上,刻苦研習,直到他認為自己已經掌握為止。在他後來當鮑登大學校長的時候,張伯倫已經掌握了七種不同的語言,並成為修辭學的教授。
在張伯倫畢業的時候,他應邀發表了公開演講,在聽眾中有一些鮑登大學傑出的校友,包括大文豪納撒尼爾·霍桑、亨利·朗費羅和即將成為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皮爾斯。演講主題也定義了他的人生——通過艱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來戰勝困難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雖然張伯倫接受教育的目的是成為一名神職人員和大學教授,但在內戰爆發後,他堅定響應了國家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盡管缺乏軍事經驗和訓練,張伯倫卻依然成為我們國家偉大的英雄之一。他率領他的團在三年多的時間中,浴血奮戰,戰功顯赫。張伯倫的上級指揮官對他的作戰能力和指揮才幹讚賞有加,多次提拔他。內戰結束,張伯倫已經成為一名少將,指揮一個整編師的部隊。
戰爭期間,張伯倫胯下的戰馬多次中彈,在率領士兵衝鋒陷陣的時候,他自己也多次負傷。尤其是在彼得斯堡戰役中,在向一個敵人牢固盤踞並構築有壕溝的堡壘衝鋒的時候,張伯倫選擇徒步率領戰士們進攻。他這樣做顯然是為了鼓舞士氣,但同樣成為敵人非常容易射中的靶子。結果在半途,敵人的子彈擊中了他。子彈橫穿過他的臀部,張伯倫為此嚴重受傷,命懸一線。
幾位軍醫在止血失敗後,最終決定放棄對張伯倫的搶救,因為這樣隻能增加他不必要的痛苦。得知張伯倫受重傷之後,聯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立即提拔他為準將,準備讓他在去世時軍階高一些。關於他即將去世的消息傳遍了全國,甚至他本人也給妻子寫了永別信,但張伯倫卻奇跡般活了下來。傷愈幾個月後,他又重新回到士兵中間。
1865年4月,當邦聯軍在阿波馬托克斯投降的時候,格蘭特將軍指派張伯倫作為督軍,主持投降儀式。在儀式上,戰敗的邦聯軍被迫放下了他們的軍旗和武器。
內戰過後,張伯倫回到家鄉。不久,他所在的黨派提名他為緬因州州長候選人。緬因州的人民是如此愛戴張伯倫,使得張伯倫以截至當時為止緬因州曆史上最多的票數差額當選。這是人民對張伯倫為國家服務的一種感謝的表達,在之後的三次州長選舉中,緬因州的人民繼續表達著這種感謝之情。
在州長任期結束後,張伯倫回到鮑登大學擔任了長達十三年的校長。在這期間,他將大學的課程現代化,籌集資金,擴建校園並改善設施。他為鮑登大學留下了影響深遠的遺產。
在負致命傷之後的五十年中,他飽受創傷折磨;軍旅生涯中感染的瘧疾多次複發,讓他痛不欲生。可以說,張伯倫與病痛折磨鬥爭了半個世紀。這就是他為國效命做出的犧牲。
在晚年,張伯倫得到了美國同胞的認可,美國政府向他頒發了國家能夠給予公民的最高軍事表彰——榮譽勳章。
從他還是小鎮上的青年開始,張伯倫就沒有讓任何困難和挫折嚇倒擊敗過,他幾乎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取得了成功。張伯倫為家裏的親人,為社區的鄰居,為他所在的緬因州,為我們這個聯邦共和國,貢獻了精彩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偉業,就在於他的正直、堅忍和決心。
得知劉顯聞先生將張伯倫精彩的人生故事和他閃亮的榜樣魅力介紹給中國讀者,我深感高興;為此作序,我也深感榮幸。我希望中國讀者能夠從張伯倫這位具有獨特人生經曆和卓越成就的人物身上,得到啟發,受到激勵。
托馬·德雅爾丹(Thomas A. Desjardin)
美國內戰史研究專家,張伯倫將軍研究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