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考試怎樣快速構思布局
篇章布局是文章存在的前提。結構不好或不嚴密,同樣不能寫出好文章。因為文章的布局結構也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真諦在於巧妙地運用材料表現積極的主題。關於文章結構,古人多有論述,如“鳳頭、豬肚、豹尾”之說,還有“豹首、熊腰、鳳尾”之說,等等,其實均是要求文章的布局要完整,要勻稱,要嚴謹,使之渾然而有生氣。
文章的構思布局主要有以下內容:圍繞主旨哪些材料要寫,哪些材料不要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哪些突出寫,哪些一般寫;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何處需交代,哪裏當照應;段落怎麼劃分,中間怎麼過渡……可見,構思布局是一個通盤、綜合的考慮,決不僅僅是開頭、中間、結尾的問題。這裏我們著重講講段落、照應、過渡等問題。
1.段落層次安排法
文章的段落層次安排,指的是文章的各部分的先後順序的處理問題。這個問題處理得好,可使文章綱目清楚,條理明晰;處理不好,就會使文章表達的意思顛三倒四,矛盾百出,令人不知所雲。
文章的段落層次安排要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與製約,如作者的思維方式方法,命題者的意圖與所提供的材料、命題的具體要求等等。具體來說,要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層次,首先要看文章的體裁是什麼,你所掌握的材料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或者你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體裁不同,段落層次的安排當然有別。如記敘文,若按時間順序安排,其段落層次即為:
第一部分: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梗概;
第二部分:具體寫出事件的原因、發展的情況和結尾;
第三部分:寫出該事件所產生的影響,或將第二部分中的結尾留在這兒來寫,使文章來個戛然而止。
以上各部分(尤其是第二部分),可根據材料的具體內容或表現主題思想的需要,在其中安排幾個層次。
上述的是一種順敘方式的段落層次安排,往往會流於羅列現象、平鋪直敘、結構鬆散。因此,很多人在安排時使用倒敘方式,常能平中見奇,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值得提醒的是,倒敘一般安排在文章的起首,接著再按事件原來的順序寫,當敘述進行到倒敘部分時,要注意情節的照應和銜接,結尾處更要注意前後的照應。此外,記敘文還常用插敘。成功的插敘能使文章在有限的篇幅內擴大容量,結構緊湊,而又跌宕多姿。需要注意的是應防止把插敘搞成了文章的遊離部分,把讀者的思路攪亂。
2.照應法
照應是使文章內容完整、結構嚴謹的一個重要手段。從結構上看,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麵的照應:
(1)文中前後照應。恰當處理好前後照應,能使文章結構緊湊、嚴密,中心突出鮮明。《反對自由主義》的第二部分,開始時寫“自由主義有各種表現。”接下去列舉了11種表現,再接著,文中有這樣兩小節結語:“還可以舉出一些,主要的有這11種。”“所有這些,都是自由主義的表現,”這些文字,就照應了開頭的那句話,清楚地顯示了論述的層次。
(2)首尾照應。這是最常用、也最為大家熟悉的結構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好的首尾照應並不是簡單的回複,而是一種題旨的拓展與深化。
(3)行文與標題照應。為使文章結構嚴謹,主題突出,在正文中恰到好處地照應標題,往往能揭示題旨,畫龍點睛。我們所熟悉的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紀念》,開頭一段即點明題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們學習。
3.過渡法
文章的段與段、節與節之間,要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詞語或句子等銜接,使其層次分明、自然或流暢。這類詞句便稱為過渡。
過渡有好有壞。成功的過渡,正如人體上的脈絡,“貴隱而不貴顯”、“貴空而不貴實”、“貴輕而不貴重”,這就是暗渡。但大多數文章的過渡,仍由過渡段或詞句來銜接,這是明渡。因此,暗渡與明渡,又常被稱為意聯過渡和筆聯過渡。對於筆聯過渡,考生應掌握以下要點:
(1)由總說到分說時,其間要有過渡性的語句或語段。
(2)由分說到總說時,也需要用過段性的詞句或語段,常用的有“因此”、“總而言之”等。
(3)行文中,意思的轉折處,或上下文有因果關係的,要用過渡性的詞語,如“但是”、“因此”、“所以”等。
(4)行文中,意義的深入或遞進處,要用過渡性的詞語,如“即使……也……”、“不但……而且……”等等
(5)行文中,意義有選擇關係的,也要用“或者”、“不是……而是”、“與其……不如”等詞語過渡。
作文考試怎樣快速開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又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寫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如果開頭寫得出色,自己寫來亦覺順暢;對讀者而言,如果開頭吸引人,人們就願意讀下去,否則就不想讀。高考閱卷亦如此,雖然老師是在讀完全文後才打分,但是,實際上從一開始讀,腦子裏就逐漸產生一個等級印象。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而開頭是定全文基調的關鍵所在,也是最費斟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