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麻萬頃富中華
何錦風 楊麗麗 張永太
冷戰結束後的世界開始盡情享受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科技成果,時尚幾乎成了所有人群追逐的目標,從航天飛機到互聯網,從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電器到漂亮得無與倫比的服裝,鋪天蓋地,無孔不入。但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地球變暖了,危害人類的疾病增加了,森林減少了,石油快枯竭了,那些以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生產的工業產品並不是那麼好。於是,回歸自然成了新的潮流,用純天然的纖維材料重新成為時尚。此時,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全世界的紡織材料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一種曾經淡出我們生活的植物——漢麻。
一種神奇的植物和一位傳奇的將軍
漢麻,一種神奇的植物。
它從遠古走來。人類認識它、種植它至少已有6000年的曆史。中國古代最早的農業著作《夏小正》中就有漢麻種植和加工的描述,先民們用漢麻纖維製繩,種子榨油或入藥。它生命力旺盛,能在地球上大部分溫帶和熱帶地區生長,能在貧瘠的鹽堿地、山坡地生長。它強韌、耐寒、抗病蟲害、高產,無須農藥肥料,依然生長得鬱鬱蔥蔥;麻籽落到地裏,不朽不爛,來年自生自長,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它性能獨特,整株漢麻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天生具有抗菌性和吸收紫外線性能,它的皮、葉、稈、籽等部分,在電子顯微鏡下,都呈現出獨特的六角蜂窩狀結構。漢麻的果實更是被譽為長壽果,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人常年餐中食物。就連鳥食用後,都會羽翼豐滿,色彩鮮豔。科學家分析漢麻籽後驚奇地發現:漢麻蛋白與雞蛋蛋白結構非常相似,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齊全,蛋白價值遠遠勝過大米和麵粉;漢麻籽油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脂肪酸,具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更奇特的是它竟含有海洋魚油中的γ-亞麻酸。
漢麻籽綜合利用加工技術後記張建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名傳奇將軍。
他,1958年4月出生,一個來自山西貧苦地區農村的孩子,在各級政府的資助下,艱難地完成了求學之路。
他,1987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年輕少將,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他不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率兵攻城掠地的戰將,而是常年沉浸在實驗室、工廠中的軍事科學家。在短短的20年裏,他創造了一係列的成果,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出版專著10部,發表論文200餘篇。2004年,他46歲的時候,因貢獻突出,中央軍委簽發通令記個人一等功,科學界授予他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他,材料學工學博士,我國紡織材料和特種防護服裝研究領域專家,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高分子材料專家徐僖。作為軍人科學家,他善於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應用。縱觀他的研究工作,項項都開花結果,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他創建了“偽裝圖案數碼設計與效果評價”的計算機智能係統,完成了熱紅外與電磁屏蔽材料及其結構設計,出版了專著《迷彩偽裝技術》,並把這些先進成果應用於我軍第一代迷彩作戰服裝中,提升了士兵在戰場上的防護能力。他研製成功的化學纖維仿真技術,巧妙地利用棉纖維和化學纖維的優點,使含棉僅20%的材料製成的襯衫,穿起來像全棉一樣舒適透氣,像化纖服裝一樣耐皺挺括。他發明的纖維增強橡膠發泡工藝技術和直接成鞋模壓設備,改善了惡劣的生產環境,提升了我國製鞋工業的整體水平,製成的膠鞋牢固耐用,被戰士們稱為“穿不爛”,膠鞋的名氣傳出軍外,援非的工程隊出國時總不忘帶上幾箱這樣的鞋。
一個偶然的機會,把這種神奇植物與這位傳奇的將軍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