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麻籽,是一年生桑科植物——漢麻(又名大麻、火麻、寒麻、線麻、魁麻)的種子。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漢麻籽補中益氣,久服康健不老,神仙”。李時珍從中華傳統醫學的角度評價了漢麻籽的保健價值。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是世界上每十萬人中百歲老人最多的地區。長壽之鄉的秘密之一就是巴馬人千百年來食用漢麻籽及漢麻籽做成的各種食品,“天天吃火麻,活到九十八”是巴馬人日常飲食的寫照,漢麻籽更被譽為“長壽聖籽”。漢麻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瑰寶。幾千年來,人類的生活,從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麵伴隨漢麻一路走來。從漢麻植物中提取的纖維和油脂用來製衣、製繩、造紙、燃料、油漆等,為人類擺脫愚昧、走向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漢麻籽不但保持了漢麻植物世代繁衍,而且還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資源。在食物豐富充裕的今天,不合理的飲食帶來的各種“富貴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等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吃什麼?怎樣吃?”不約而同地成為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課題。而在長期食用漢麻籽的廣西巴馬地區,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非常低。於是,人們又把視線重新投入到漢麻籽這一古老的食物資源上。漢麻籽的營養組成、保健功效和誘人口感都成了研究的熱點。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上的漢麻纖維、漢麻食品、漢麻化妝品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展示了巨大的發展前景。
漢麻還有一大特點是可以在丘陵、山坡、鹽漬、灘塗等荒地種植,不與糧、棉、油爭地,對於幫助老少邊窮地區人民脫貧致富,推動西部開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全國漢麻種植麵積達到1000萬畝,以畝產60kg計算,漢麻籽產量可達60萬t。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食物資源,其經濟價值在百億以上。經過綜合利用和深加工,可以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因此,開展漢麻籽的綜合利用,符合國家的綠色環保、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1.1漢麻的起源
漢麻(Cannabis sativa L.Hemp)是我國的原產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分為纖維用、藥用和籽用三種。漢麻是人類最早培育的作物之一。從公元前1000年到18世紀末,人類一直在使用漢麻來生產各種生活必需品。漢麻成為種植最廣的栽培農作物之一。從曆史重要性看,漢麻的地位可與水稻和小麥媲美。長期以來,人們用漢麻纖維製作服裝、繩索和包裝材料,用漢麻籽製作油漆的基料油,用漢麻植物分泌的物質製藥。
多數學者認為中國北部是漢麻的起源中心,但也有人認為原產地在中亞﹑喜馬拉雅山和西伯利亞的中間地帶,然後漢麻從中亞傳播到東亞、南亞和歐洲,它們成為漢麻主要的馴化中心和第二個遺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