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有詩讚曰:
殷勤修煉無人知,廿載陽神飛華池。
反觀眾多修行者,舍得不做炫耀事?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暫且不提。卻說侯忠奎把自己遇到鍾呂二仙點化之事密在心中,誰也不說,每天暗自琢磨著指玄篇,參悟中間二氣玄黃,三性元宮之理。
兔走烏飛,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十六年過去了,而侯坤也長成了一個英俊瀟灑的小夥子,溫文儒雅,一表人才。
因為鍾呂二祖提到過,自己後人中會有一個有慧根,有仙骨的人,是以侯忠奎也常常打量。自己的兒子侯德斌是沒有希望的了,自己的孫兒侯坤雖然非常聰慧,也飽讀詩書,不過卻並不喜歡仙道,侯忠奎也常為此歎息,凡是都要講究因果,自己孫兒不喜歡這些,自己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強行傳法與他吧?
好在侯忠奎也不在意,畢竟他也是修行的人了,雖談不上一塵不染三千界,萬相皆空十二心,但也是能對鏡忘情,不為俗事困擾的,因此順其自然,並不多加幹擾。
卻說這日,侯家隔壁的黃婆婆卻上門了,找到侯忠奎。這個黃婆婆是十裏八鄉有名的媒婆,經常給人談媒說聘,拉拉皮條。而古人結婚都結得早,這侯坤雖然才十六歲,卻也是到了該娶妻生子的年紀了。
“哈哈,侯老善人,你家孫兒侯坤也快到弱冠了,是該娶個媳婦兒了,我知道西邊那個村子有一戶姓時的人家,雖然家境比較貧寒,不過也都是老實人,他們有一個女兒喚作時千秋,和侯少爺同歲,正好把他倆湊一對,不知您意下如何?”
黃婆婆臉上堆滿了笑意,很是恭維地對著侯忠奎道,深怕他不同意。
侯忠奎沉吟片刻,思量道,自己雖然看淡紅塵,卻也不可能讓自己家人俱都如此吧?後人自有後人福,是常沉愛河,還是回頭是岸,自有造化,於是也就欣然同意。
侯忠奎點點頭對著黃婆婆道:“既然如此,那就合下八字吧,倘若四柱生扶,就真的定了,再擇一個良辰吉日,便讓他們行周公之禮吧!”
“我省得,我省得”,黃婆婆一聽侯忠奎同意,趕緊從懷裏掏出一張白紙遞了過去,笑著對侯忠奎道,“八字我早就帶著呢,請你老人家過目!”
侯忠奎接過白紙,把上麵的幹支和自家孫兒的八字掐算一下,雖然不是天造地設,卻也無刑克衝害,還算不錯,於是這親事就訂了下來,再翻翻老黃曆,便把日子定在了三個月後。
三個月後,吉時一到,大轎就剛好來了侯家院子外,在親戚朋友左右鄰裏來喝喜酒的人們的哄鬧聲中,儐相請了新人出轎,邁過火盆,徑直到了大廳。
大廳裏兩家的父母都已經高坐在上,儐相先叫新人讚禮拜了天地,然後再請出輩分最高的侯忠奎夫婦,受了四拜,再是兩家父母登堂,受新人行禮畢,最後送入洞房。
有道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謂之人生兩大快哉之刻。欲知侯坤與時千秋入洞房後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