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侯家乃是三代單傳,侯忠奎是晚年得子,五十歲才生個孩兒,取名侯德斌;侯德斌生侯坤的時候,也是很晚了,都三十多歲了,是以全家才如此的慎重。
就在剛好給侯坤取了名字,侯家院子外麵忽然響起了一陣嚷嚷聲。
“把孩子給我抱抱,你出去看看吧!”侯忠奎對著侯德斌說了句話,順手就把侯坤從侯德斌手中接了過來,逗弄起來。
侯德斌點點頭,便出門去,定眼一看,原來是化緣的人來了。
來人有四個,一僧一道和兩個叫花子,那一僧一道侯德斌都是認識的,是不遠處的一個道觀和寺廟的當家與主持,經常來這裏化緣;而那兩個叫花子卻有些麵生,並未見過,應該是途徑此地吧。
侯德斌習慣性地從懷裏掏出了前,給僧道和兩個叫花子都與些銀兩,然後又對著一僧一道曰:“大師和高僧!今天是我家孩兒出生之日,還請兩位大德都進來同喝杯喜酒,如何?”
一僧一道同時點頭曰:“善!”,然後便徑直進去了,侯家他們二人也很熟悉,侯忠奎老先生喜歡談玄說道,而且深有研究,二人平日裏也是常來。
兩個叫花子也跟著要進去的時候,卻被侯德斌給攔了下來。
其中一個高一點的叫花子上前對著侯德斌拱拱手道:“侯居士!在下吳心昌,我同伴是金重,我們素聞你們侯家是十裏八鄉有名的積善之家,今我二人看來也確實如此,不過為喝孩兒的喜酒,請了僧道,卻不請我二人,是看不起我們乞丐麼?”
侯德斌搖頭道:“非也!並非是我看不起乞丐,否則我也不會與你們銀兩了,而是今日我家孩兒出生,僧道能為我家孩兒祈福消災,而乞丐乃下九流,進入了恐給我家孩兒增添晦氣罷了!”
另一個叫金重的胖一點的乞丐則開口道:“唉,侯居士卻是不知,行善積德是有講究的!做了好事不求回報,也不讓人知道,是謂陰德;做了好事不求回報,卻有人知道,是謂陽德。兩者合起來都叫做功德,想要成仙做佛者,須陰德積滿八百,陽德累夠三千,丹經雲:‘三千與八百,行功造化滿’者,此之謂也。而居士現在做好事卻是為了有回報,這便不再是功德了!”
金重說完話,便和吳心昌順著道路向左邊走去,離開了,走遠了後,侯德斌又聽到那兩個叫花子忽然高歌曰:“行善卻望得回報,徒勞惹得真人笑。日日求仙不曾遇,遇到神仙不知道!”
侯德斌覺得兩個叫花子的這首歌有些意思,想要叫住他們,卻見那二人都已經走遠,遂作罷,回了院子,打算把這件事給父親說。
而侯忠奎這時候正在院子中的石桌子上,懷裏抱著侯坤和那一僧一道喝酒聊天,侯德斌見此便快步上前,把剛把那兩個乞丐的事情告訴了侯忠奎。
侯忠奎聽罷,尋思片刻,然後忽然拍手大叫,痛心疾首道:“吾兒,甚矣!汝之不慧!錯失仙緣啊!”
侯德斌一臉懵逼,不知其故,侯忠奎卻長歎一聲道:“為父一心向道,而無有所成,後來晚年得子,給你取名‘德斌’,緣老子五千言中‘失道而後德’之意,望你能青之於藍,你卻是比為父好運,得遇神仙,卻無慧眼,錯事機緣,可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