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頭的旁白(1 / 1)

“五三二所”?啥玩意兒?好吧,好吧,別急,別急!這就進行自我介紹。別感到奇怪,就是自我介紹!“五三二所”,嗯,你可以認為,是鄙人、在下,我!還是不明白我是誰吧?沒關係,下麵我給出一段官方文字說明來深化我在您心目中的印象:

“五三二所”又名樵山心理醫院診療障礙康複所,1988年由原樵山心理醫院診療中心與情感理論障礙科及動力心理研究中心合並成立,是樵山醫院內唯一的自收自支單位。“五三二所”的獨立運作使得各類精神性症狀患者、心理性症狀患者不被貼上“精神病”標簽,有利於患者活出更好的狀態,治療效果更佳。

這一回,看明白了嗎?

1988年……嗯,現在是2008年,掐指算算我在這個地方存在也有20年了,真快嗬。“五三二所”的曆史沿革麼,本來應該例行介紹,可是,你看看我前麵這位姑娘的眼睛,嘖,真勾勾地,盯得人發慌!那麼遠的曆史,哪裏記得到!得!我還是先講講人的故事吧。

人的故事有什麼好講的呢?有句話這麼說的: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同樣的,每個病人背後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辛酸。

從誰開始講起呢?看看我前麵這個姑娘,眼睛發直地望著我,但請別誤會,她真的不是衝著我來的,隻是每回我看到她,都會發自內心地打悚,不是這過於直接的眼神,隻是為了她那直接的眼神裏,更直接的空洞。木然,是她神情的直觀描述,她的這個表情嗬,讓我想想,看了幾年了?呃,有兩三年了吧?我想,應該是的,那麼,故事,就從她講起……

蘇睿走近我身旁的那天,天很高、很藍,就連風也是久違的幹爽,春末夏初、南方的那點粘乎和悶濕幾乎在她到來時消失了。我想,可能是她那張神情嚴肅、眼神卻找不到焦距的臉驚散了空氣裏的水氣吧。

像這一類的病人,原本是不可能引起我的注意的。要知道,到所裏來的有多少是表情正常的呢?可是,她不一樣。某個瞬間,我看到了她的眼淚。走近我的時候,她突然高高地昂起頭,可是,我還是我看到了她的眼淚,在不經意間順著眼角滑入發際中。這是正常人的一種正常的且不高明的掩飾手段,但發生在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身上、就顯得有些不正常了,於是,她引起我的注意。

我是一麵不說話的牆,我隻能默默地關注著她。她叫蘇睿,電白人,現年25歲,從廣州白雲心理診療醫院轉來的,心因性精神病患。從她的主診醫生的診訴書上看,醫生覺得她的預後應該是良好的,但這病人卻一直沒有康複。她應該是可以康複的,她的許多反應和對藥物的來者不拒明顯地表明,反應性精神障礙的判斷對她而言是“重判”的,所以主診醫生建議轉院到“五三二所”借自然環境的磁場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狀態,噢,是了,該說還得感謝她的家人,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我想我是見不到她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似乎窺見了她內心裏的那個秘密,原來,她一直戴著麵具……

我是一麵不說話的牆,雖然他們更願意喚我為“石頭”,我希望我所講的故事是相對客觀的,我希望我所表達的他們或她們的思想僅代表他們或她們的立場,而不是,我的立場。我隻是一麵牆,不會說話的牆,我能有什麼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