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暮雲城(1 / 3)

清晨陽光從蔚藍的天空上鋪灑下來照在一處取水井上,取水井是一個一米寬的圓水井,在取水井的橫木上放著一隻木瓢,木瓢的邊上則是一顆嫩綠的垂柳小樹。這顆垂柳小樹兩人多高,枝丫無力的一直從樹尖垂放下來拖到旁邊的一條羊腸小道上。幾隻灰色的麻雀在樹枝上蹦上蹦下,時不時的還傳出幾聲清脆的鳥鳴聲。

沿著垂柳邊上的羊腸小道向西通向的是一個叫做信花村的田間小村。而小道向東從取水井處折出來,則是一條西南走向的大街,而取水井和羊腸小道就是在這條街的街末。

在這條街的末尾一共住著四戶人家。街正對麵的是一家張姓戶,這張家老爺前兩年死了,張家兒子同年也被綁了充往裴琳城做行軍打仗去了,所以這張家門戶現在就隻剩下一個垂暮之年的老太太混吃等死了。住在街右邊的是兩戶孫字姓人家,這兩戶孫字姓人家上一代是兩個親兄弟。兩兄弟為了相互之間有個照應,所以兩家就並排而立。不過孫家現在也算是人丁單薄,老大老二膝下各有一女,女大不中留,也都各自早就嫁了出去。不過說來現在孫家也還算好,平時四個老人互相串串門談談心,過年的時候也都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日子倒也過得輕鬆自在。

再說這四戶中最後一戶許氏戶。這許氏戶的家修在街末的左麵,門麵朝著西南方向,比長街還要稍微偏西一點。許氏戶的房子是一個四合小院式的木頭房子。進了門,院長裏又分四間屋子,正對麵兩間,左右各一間。那垂柳旁邊的取水井就是這許戶人家的。

其實這許戶人家上一代也算是大戶人家了。早年許戶老爺在城裏做過吃喝的買賣掙過一些錢,不過後來年年打仗,許多行軍和浪人都來到了這暮雲城。這些行軍和浪人來到暮雲城之後,仗著武力吃飯喝水都不愛給錢,而普通商戶也是敢怒不敢言,漸漸的暮雲城作風日下,做吃喝買賣的也就相繼倒閉了,許戶人家自然也是其中之列了。

這許戶人家雖然不做生意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戶也還不至於完全的垮掉。不過為了更好的維持生計,許戶老爺就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許家側房分出來給他們一些銀子讓他們各自為生去。也就是這樣,這戶人家主人陳氏作為側房被分了出來。

當時陳氏被分到這街末住宅的時候還帶著一個七歲的兒子,名字叫做許生。話說這許生從小就乖巧聰慧、伶牙俐齒,一看就是長大了必定會有一番作為的人。所以從小陳氏都對許生寵愛有加,街坊鄰居也都很喜歡許生。

時間一晃轉眼又過了十年,許生也從一個七歲的小屁孩長成了一個相貌堂堂能夠獨擋一麵的小夥子了。俗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看著這許生也老大不小了,陳氏老夫人就想給許生找個媳婦,也算是了卻自己的一樁心願。也就是這樣,陳氏老夫人就請了當地有名的王媒婆給搭橋牽線。

當時王媒婆四下裏尋訪打聽,給陳氏的兒子找了好幾戶大戶人家,這幾戶大戶人家自然也是門當戶對的。雖然說這幾戶大戶人家的姑娘算不上是傾國傾城,但也算是楊枝玉露、花容月貌了。可是誰知道這許生偏偏就是不愛這許多的花容月貌、楊枝玉露,偏偏就喜歡上破落戶煙雨家的姑娘煙雨玲了。

最後經過許生的幾番折騰,王媒婆的幾家牽線也算是黃了,歎了口氣,隻道是做罷。這許生的母親陳氏自幼出生寒門,嫁入許家也算是一段奇緣,陳氏為人也算通情達理,看著許生是非這煙雨玲不娶,知道擰許生不過,於是也隻好再叫人到煙雨玲家去提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