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幹正”也作“邪不勝正”,它的意思是,邪氣不會壓倒正氣。
此典出自《遼史·王鼎傳》:“鼎宰縣時,憩於庭,俄有暴風舉臥榻空中。鼎無懼色,但覺忱榻俱高,乃曰:“吾中朝端士,邪無幹正,可徐置之。”須臾,榻複故處,風遂止。”
遼道宗時期,遼國有一個大臣,叫王鼎,字虛中,涿州(今河北涿縣)人。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博通經史,於遼道宗清寧五年(公元1059年)考取了進士,從此踏上仕途。
王鼎當縣官時,有一次在庭院裏休息,突然刮起一陣暴風,把他的臥榻卷到空中。王鼎一點也沒覺得害怕,隻覺得睡枕和臥榻一起升高了,他說:“我是朝廷命官,不許妖邪冒犯正氣,可把我慢慢放下來。”沒過一會兒,臥榻真的落到原處,風也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