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索尼的工業設計發展概述(1 / 1)

對於許多人來說,很難想象世界上如果沒有索尼(Sony)這個品牌將會怎樣。隨著日本逐漸開始從戰後廢墟中走出來,當時恐怕很少會有人能夠想到像東京電信工程公司這個小企業可以從一個電飯鍋和熱敷墊製造商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日用數字產品、聲頻/視頻設備、媒體傳播、計算機技術、軟件開發、音像娛樂、電信網絡、醫療設備等諸多領域內均是數一數二的開發商和製造商,即今日的索尼公司。當時的東京電信工程公司是由兩位年輕人井深大(IbukaMasaru,1908~1997)和盛田昭夫(AkioMorita,1921~1999)於1946年5月7日成立的日本數萬家小企業中的一家。而今日的索尼因其商業活動、產品、服務在全球範圍內滲入,已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國際品牌。索尼通過自身的創新能力和遠見卓識正改變著我們與科技的關係,改變著工業文明社會的結構,改變著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甚至改變著我們認知自己的方式。並且,此種遠見通過一個又一個創新目標在不斷地豐富與細化。索尼每年開發製造出來的各種係列軟件、硬件以及娛樂設備均會引起全球無數人的關注,在許多家庭中它們都被擺放在室內的重要位置。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裏,其開發與設計的產品在形式和功能上已經以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沒能像這家位於日本東京都品川區的企業那樣對工業文明和工業設計發展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索尼這些遠景規劃與創新目標均來自於世界上最大及最隱秘的“創意工廠”——索尼設計中心。這一中心的主要工作在於未來產品的概念開發、功能開發、產品造型研究(包括色彩計劃、產品細節、包裝方案等諸多工業設計內容)以及圖形和用戶界麵設計、數字網絡架構及多媒體產品設計等。它是由盛田昭夫於1961年成立,大賀典雄(NorioOhga)擔任第一任負責人。設計中心長久以來一直都是使索尼公司在風格和創新方麵取得良好聲譽的支撐點。如果要了解塑造索尼品牌的精神以及使它發展至今的動力,可以通過訪問設計中心的網站和欣賞他們最新的一件創造品來了解。索尼設計中心的價值還不止於此,還包括其團隊的精神、合作、信任以及共同的目標。在設計中心的12個工作室中,有四個是位於東京附近,其他八個分別位於新加坡、舊金山、紐約、派克裏奇(ParkRidge)、新澤西、倫敦、聖保羅、科恩、阿姆斯特丹。在索尼設計中心製訂的工業設計戰略推動下,通過全球範圍內各級員工的一致努力,索尼成為了一個具有開放的全球化經營能力、嚴謹靈活的區域組織規範的國際型企業典範,它的每一步商業行動都備受其所涉及的各行業中競爭者的關注。但不同於蘋果(Apple)、飛利浦(Philips)、耐克(Nike)、寶馬(BMW)之類企業的設計團隊,索尼設計中心從來不接受外部的訪問。似乎“低調”與“保持沉默”已成為其一項組織原則。但同時,索尼公司的這支設計團隊成型如此之快、功能特色範圍之廣也不是任何一個單獨的訪問能夠完全揭示的。中心不僅設計開發新產品,它還提供索尼企業所需要的遠景規劃目標,即如何將工業模式和消費產品轉換成為純粹的文化形式,進而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

由於具有以上企業遠景規劃目標,索尼設計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反對對產品及其設計進行簡單的、常規的分析與處理。設計中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設計全新的生活方式。索尼的主要產品集中於聲頻/視頻領域,其設計中心的設計師們所創造的軟硬件產品不僅給了我們生活的樂趣,更是我們精神生活層麵釋放自由的工具,所觸及的範圍包括我們的家庭、辦公、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麵,甚至我們自己,使我們能夠掌握並與他人分享知識與快樂。而且,這些產品還給了我們自我創作的空間與機會,讓我們記錄生活的精彩瞬間,創造我們自己的經典作品。由於索尼具有全球化、開放式的企業發展規劃與產品設計理念,以及對於新技術革命的敏感性,20世紀末期,在傳統模擬技術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的同時,較早地轉向於全新的數字產品的開發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