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概述(1 / 3)

我國鄉鎮企業的興起

目前,鄉鎮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了國營企業的重要補充。鄉鎮企業多數生產設備比較簡陋,技術比較落後,信息不太靈通,容易產生盲目性。但是由於它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不吃“大鍋飯”、不捧“鐵飯碗”,因而競爭性強;它投資少、費用低,有更多的自主權,容易應用科研成果;它“船小好掉頭”轉產快。特別是對它的發展提出了要一視同仁,對於產品適銷對路、質量合格的社隊工業,同樣頒發生產許可證。但是,它在衛生特別是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等方麵,並沒有同生產的發展一樣引起注意。在目前鄉鎮企業發展的同時,應該對企業工人身體健康方麵引起髙度重視,萬萬不可因鄉鎮企業發展過快而忽視其勞動保護,以免傷害勞動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了使鄉鎮企業的興起能夠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好處,應當向鄉鎮企業大力宣傳勞動衛生和防病知識。

我國鄉鎮企業工人的構成與健康狀況

我國鄉鎮企業可以說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又可分出許多“小家庭”,如按組織結構分,可分為:鄉(鎮)辦的、村辦的、聯戶辦的和個體辦的四種類型企業。也可分為城市鄉鎮企業和農村鄉鎮企業。按照行業分.也可分為:以農業為主的企業,以工並為主的企業和以服務,商業等為主的企業,即第一、二、三類產此。

無論怎樣劃分,鄉鎮企業.工人的構成都是以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為主,這部分人員估計要占鄉鎮企業總人數的90%以上。這些從事鄉鎮企業的農民,稱為“農工”較合適。因為他們多是“兩頭忙”,季節性強,農業活多時搞農業,工業活緊時務工。因此,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製以後,就出現了全家務農、務工的現象。所以,在使用童工及工業方麵的職業性危害,他們也屬於“兩頭盲”。值得提出的是,作為一個80年代的新型農民,應當考慮的是全麵追求富裕和整個“大家庭”餘幸福。了解和注意鄉鎮企業工人的構成.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一定會為鄉鎮企業的成員及其全家幸福創造條件,也是很有必要的。

鄉鎮企業中農工健康現狀如何?

目前,我國鄉鎮企業職工已近8000萬人。但是他們的勞動條件是比較差的,據1985年全國對7省18個縣的調查,鄉鎮企業有毒有害作業點勞動衛生合格率僅占企業總數的43.2%,塵肺檢出率3.9%,鉛中毒、鉻損害,噪音性耳聾的患病率分別達7.7%、26.7%、79.3%。不難看出,農工的身體健康狀況與2000年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人健康”的目標是不相適應的。

提出的健康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9月6日~12日在蘇聯阿拉木圖召開了國際初級衛生保健會議,會上提出2000年使全世界人民達到生活富裕,身體健康水平,這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以及企業勞動衛生方麵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目前對健康的認識很不一致。直到現在還有些人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病,沒有病就是健康”。這種認識存在的時間很久,直到最近一個時期不少人才領悟到這種認識不夠全麵。健康問題不單純是身體健康,還應該考慮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憲章中提出:“健康不僅是免於疫病或傷殘,且應保持體格、精神及社會方麵的健全與完美狀態”,這就是提出的健康,也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因為享受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的健康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福利要求。國民健康是各國人民的生存、幸福與美好生活中的基本要素。為使這目標能得以實現,首先要求每一個人都具有保障健康的知識。同時也要求政府與社會各階層人士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保證人民的健康。

“小康”與“健康”

“小康”與“健康”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實現社會的小康,必須保證群體健康。

我國要在2000年實現生產翻兩番,勞動力是實現生產翻兩番的主要資源之一,所以,應當將保護勞動力的身心捷康作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為實現2000年生產翻兩番更好地服務。

提出了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並強調應優先考慮婦女、兒童,接觸有害因素的職業人群,以及缺乏醫療衛生照料的農村和邊遠地區群眾的特殊需要。“職業人群”被列為需要予以“優先照料”的對象之一,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在社會中,最富有生命力、創造力和生產能力的部分是職業人群,這部分人約占總人口的50%,職人群的年齡結構是人生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最長的曆程。因此,職業人群的健康狀況、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生活方式等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鄉鎮企業農工的健康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必須注意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進行早防、早治,以便在奔向“小康”的同時,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達到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