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1 / 3)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要求,現製訂《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旨在進一步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管理與評估,各高等學校要按照《教學要求》,結合本校實際,製定科學、係統和具有特色的教學大綱,組織實施本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課程性質與目標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現階段作為公共課,既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麵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過課程教學,大學生應當在態度、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麵均達到以下目標。

態度層麵: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樹立起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念,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確立職業的概念和意識,願意為個人的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

知識層麵: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基本了解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較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特性、職業的特性以及社會環境;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以及創業的基本知識。

技能層麵: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大學生應當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還應該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各種通用技能,比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大學生意識到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的特性,思考未來理想職業與所學專業的關係,逐步確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標,增強大學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

1.職業發展與規劃導論

教學目標:通過介紹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介紹與分析,激發大學生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確大學生活與未來職業生涯的關係。

教學內容:

(1)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2)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類別,以及相關職業和行業的就業形勢;

(3)職業發展與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

(4)生涯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係;

(5)職業角色與其他生活角色的關係;

(6)大學生活(專業學習、社會活動、課外兼職等)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與小組討論。

2.影響職業規劃的因素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發展與規劃的內外部重要因素,為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規劃做好鋪墊與準備。

教學內容:

(1)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自身因素;

(2)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職業因素;

(3)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環境因素。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小組討論、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職業發展規劃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職業,學習決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規劃,確定人生不同階段的職業目標及其對應的生活模式。

1.認識自我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來了解自我,並了解自我特性與職業選擇和發展的關係,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目標。

教學內容:

(1)能力與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與職業的關係;個人能力與技能的評定方法;

(2)興趣的概念;興趣與職業的關係;興趣的評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與職業的關係;人格的評定方法;

(4)需要和價值觀的概念;價值觀與職業的關係;價值觀的評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職業期望。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使用測評工具、案例分析。

2.了解職業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相關職業和行業,掌握搜集和管理職業信息的方法。

教學內容:

(1)我國對產業、行業的劃分及概述;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狀況;國內外職業分類方法;

(2)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因素;

(3)根據設定的職業發展目標確定職業探索方向;

(4)職業信息的內容:工作內容、工作環境、能力和技能要求、從業人員共有的人格特征、未來發展前景、薪資待遇、對生活的影響等;

(5)搜集職業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學校、社區、家庭、朋友等資源。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分組調查、課堂討論等。

3.了解環境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和限製,能夠在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利用資源。

教學內容:

(1)探索學校、院係、家庭以及朋友等構成的小環境中的可利用資源;

(2)了解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勢,探索其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完成作業。

4.職業發展決策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職業發展決策類型和決策的影響因素,思考並改進自己的決策模式。引導學生將決策技能應用於學業規劃、職業目標選擇及職業發展過程。

教學內容:

(1)決策類型;職業生涯與發展決策的影響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對決策的影響,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

(2)決策相關理論;決策模型在職業生涯與發展決策過程中的應用;

(3)做出決策並製定個人行動計劃;

(4)識別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提高問題解決技能;

(5)識別決策過程中的消極思維,構建積極的自我對話。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個人經驗分析、課後練習。

第三部分:提高就業能力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具體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需要的技能,以勝任未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