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女孩由於身體纖弱,每次體育課跑步都落在最後。這讓好勝心極強的她感到非常沮喪,甚至害怕上體育課。她將這個情況講給了媽媽聽,女孩的媽媽安慰她“沒關係的,你年齡最小,可以跑在最後。不過,孩子你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就是:追上前一名。”小女孩點了點頭,記住了媽媽的話。再上體育課跑步時,她就奮力追趕她前麵的同學。結果從倒數第一名,到倒數第二、第三、第四……一個學期還沒結束,她的跑步成績已到中遊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歡上了體育課。
接下來,媽媽把“追上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學習中,“如果每次考試都超過一個同學的話,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這樣,在媽媽這種理念的引導教育下,這個女孩2001年居然從北京大學畢業,並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為當年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中國應屆本科畢業生。隨後她在哈佛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她當選為有十一個研究生院、一萬三千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學研究生總會主席。這是哈佛三百七十年曆史上第一位中國籍學生出任該職位,引起了巨大轟動。她就是寧波女孩朱成。
“追上前一名”,就是所謂的“跳一跳,摘桃子”。沒有目標便失去了方向,沒有期望便失去了動力。但是,目標太高、期望太大的結果,不是力不從心,便是半途而廢。明確而又可行的目標,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才能引領人腳踏實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隻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難聽又難懂,相反,它簡單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鬥誌,目標雖小但是具體。在實現這個目標時,孩子會心無雜念,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摒棄了華而不實。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認可和賞識,就會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會做出一番大的事業來。
其實一個小小的故事包含了豐富的績效內涵,做事情要成功必須先有目標,而且目標要是具體的、合適的、能夠實現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我們旅行出發之前都很清楚自己要去哪裏。女士們對自己的體重目標都希望自己能保持或者減到多少斤等。年輕的朋友們什麼時候要買房,買什麼樣的房,什麼時候要買車,買什麼樣的車等等,都是我們的目標。可是隻有目標是不夠的,怎麼才能記住並且時刻不忘自己的目標呢?這個就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理念。“追上前一名”不但是個不錯的目標而且是個非常好的理念。有了與目標契合的、容易記住而且朗朗上口理念,你的目標就容易記住,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直到你實現目標為止。
羅曼·羅蘭說:“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可是僅僅有目標也是不夠的。在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他的孩子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的頭頂上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飛往哪裏?”牧羊人說:“他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那樣飛起來該多好呀!”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對兩個兒子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有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父親。牧羊人卻肯定地說:“隻有插上理想的翅膀,樹立了堅定的目標,才可以飛向你們想去的地方。”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向目標努力著,奮鬥著。後來,他們果然飛了起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他們就是著名的萊特兄弟。可見,隻有目標和夢想不行,光說不做也不行,隻有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實踐,才能夠成就目標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