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十六年臘月,這年的冬天幹旱少雪,天冷的異常。將近年關,涼州城內,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叫買叫賣聲此起彼伏,年味一天濃似一天。雖然這涼州地處中夏國的邊陲之地,城外就是荒涼的戈壁灘,但是作為中夏國西北部通商的門戶,很久以來便是人煙稠密的富饒之地,“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
這臘月幹旱並不是啥好兆頭,說也奇怪,自從宣景帝李軌經奪門之變登基以來,改國號“天順”,這老天都沒順過。先是南征荒蠻部族失利,接著昆侖河水泛濫,這幾年西北大旱,已經欠收好多年了,以至偌大西北流民遍野,農民起義不斷。就是這涼州城,看似花團錦簇,實則暗潮洶湧。東戎浙東商隊、西夷馬幫、南蠻楚天各部族、北方權貴各種勢力,各色人等彙聚於此。秩序與道理在這,便是誰的拳頭硬誰說了算,天高皇帝遠,官府衙門在這裏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如今,這年還沒過,街道上便多了許多叫花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像是從地下鑽出來似的。涼州城北邊的空曠地,逃荒來此的難民,一家家、一窩窩在此搭起了茅草棚,大有長居此地的意思。好在涼州城夠大,有的是空閑地,但是地是有,要是在這城裏搭棚子,還是要交保保護費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苦寒還沒過,這兩天又下起了大雪,紛紛揚揚的,直下的涼州大地雪積的到了腰窩子。城裏的有錢大戶早備齊了年貨,關門閉戶,在自家喝著熱酒聽著小曲。可憐了受餓挨凍的難民,一批批地倒在了大雪中再也沒有醒來。
在城西頭的興榮街道,有一家小小的客店“朋來店”正在開張,有個十三四歲的小二在勤快地伺候著各位食客。據說這孩子是從關內逃難出來的,這年頭從關外到關內的不少,從關內到關外卻是罕見,不過在涼州城這龍蛇混雜之地,也沒誰在意這事。小二全名叫陳阿吉,長著一張鵝蛋臉,額頭均衡,下巴自然彎成了一道弧,給人以冷峻不容親近的感覺,一雙眼睛黑漆漆的,看起來有著同齡人不曾有的成熟穩重勁。
朋來店的掌櫃姓張,名叫鐵刀,是有名的吝嗇鬼,人家都叫他“鐵公雞”。鐵公雞有個女兒和阿吉一般大,名字叫良玉,小姑娘天真活潑,心地良善。這次鐵公雞能破天荒收阿吉作小二,第一是圖節省工錢,隻給飯不給酬勞;第二便是自己女兒的看阿吉可憐給求的情。眼下正是吃早茶的時候,客人來來去去的,忙的鐵公雞和阿吉都沒得閑。客人多掌櫃倒是一臉欣喜,隻是不知阿吉心裏頭如何想,因為他總是一臉冷峻神色,讓人看不出半絲的喜樂悲愁來。
客店當街擺了四張八仙桌;往裏頭是店裏的雅座,供客吃飯、談生意用;櫃台賣些零星雜貨,因為店小就全靠掌櫃父女加阿吉三人支撐經營。西北幹旱少雨,戈壁千裏,滿眼都是黃沙,吃的喝的並不豐盛,除了本地產的牛羊,高粱以外,全都靠商隊供應。朋來客店主要供應早晚兩餐,菜品為醬牛肉、拍黃瓜、蘿卜幹、羊雜湯,主食為白米粥、牛肉拉麵,喝的主要是當地的燒刀子,這酒味道辛辣,後勁足,特別符合趕路疲乏的商隊口味。因為除了牛肉拉麵,大都是現成菜品,所以食材的準備極為重要。阿吉沒來之前,這都是由鐵公雞一人負責,自打阿吉來店以後,這砍柴燒水煮肉以至做拉麵的活都由阿吉一人擔著了。良玉的活主要是端盤子送飯菜,收拾碗筷座椅。這倒使得鐵公雞對阿吉有了些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