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桓公知錯能改(1 / 1)

在這個故事中,齊桓公因一時衝動而打了敗仗。但是,當他明白了自己的過錯,便從大局出發,向臣子管仲低頭認錯,齊桓公的這種知錯能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春秋時期,諸侯割據爭霸,為奪得諸侯盟主地位,各諸侯國間常常你爭我奪,戰爭不斷。

齊桓公即位之初,魯莊公為幫助齊國的公子糾爭位,率軍攻齊,被齊軍在乾時擊敗。為報複魯國,齊國打算攻打魯國。

公元前六八四年,齊國國君齊桓公不顧謀臣管仲的再三勸阻,沒有充分考慮齊魯雙方的形勢,就親率齊軍南下攻打魯國。

兩軍在魯國東北部的長勺擺開了陣勢。魯莊公采納了曹劌“敵疲我打”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直至齊軍三次擂鼓時,才下令擊鼓進攻。結果,齊國大敗。

齊桓 公意識到今天慘敗的局麵,都是因自己的魯莽之舉而起,因此非常後悔當初一意孤行,沒有聽管仲的話。

這天,桓公差人叫來管仲。一見到管仲,桓公便主動向管仲承認了自己的過錯。管仲見桓公身為一國之君,如此坦誠、率直,也很感動,說:“主公,你不用這麼自責,自古以來,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雖然這次用兵我們失利了,但也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啊。”齊桓公見管仲態度謙卑寬容,不禁釋懷大笑。

從此,為使齊國盡快富強起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齊桓公采納管仲的改革建議。在管仲的全力輔佐下,齊桓公終於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