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盜墓遇見“鬼”(1 / 2)

第1章盜墓遇見“鬼”

漆黑的夜色,如同一團巨大的濃墨籠罩在起伏不定的牛莽山脈上,夜風吹拂中,滿山鬆樹上稠密的鬆針,發出此起彼伏的“簌簌”聲響。

夜到深處,正是萬籟寂靜時,從高空俯瞰,似有一隻螢火蟲在一處山腰間的密林中閃爍,隨著上方鬆針的搖擺,那微弱的光線或明或暗。

“據你爺爺遺留的筆跡記載,這裏有一座秦漢時期的公侯墓…”一陣沙啞疲憊的聲音響起,卻迅速被摩擦的鬆葉聲所掩蓋,被夜風吹散..

離得近了,才發現從遠方看那明暗不定的光亮,是一盞懸掛在鬆枝上的劈霧燈。

劈霧燈,它可以在黑暗和濃霧中,劈開一方朦朧的空間,同時又能讓自身的光線不太明顯,從而保證隱蔽性,是挖墳盜墓者必備的裝備。

朦朧的光線中,一老一少正手握著洋鎬鋤頭揮汗如雨,老者接近五旬,長滿絡腮胡子的臉上,帶著絲絲血絲的雙眼中有一股晦暗的色彩,似乎昭示著他的人生不如意。

少年約莫二十,身材偏瘦的他正蹲在三米見方的坑底,將父親撬起來的,混著碎石的黃土,一鍬鍬的鏟出土坑,他白皙的臉上有一層細密的汗珠,他卻顧不上擦上一把,他的雙腿乃至雙手,都輕微的打著顫…

王光遠看在眼裏,知道兒子此番情形,既是累的,更主要的是怕…此刻他們幹的,畢竟是違法的勾當——挖墳盜墓。如果不是兒子王天石擔心他年老體弱,非要跟著來,他王光遠鐵定不會把王家的獨苗,帶著做這種見不得光的違法事兒。

“你不要擔心,這座公侯墓沒上國家文物保護名單,事實上這位公侯在史書上也隻有寥寥幾筆記載,記住他的人很少,更是沒人知曉他的墓還在,若非你爺爺精通風水,一眼就看出了這裏的門道…”

王光遠還在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王天石也聽出來了,這是父親在寬他的心,讓他不要害怕。可是這事兒是說不害怕,就不害怕的麼?就算不怕事發被抓了吃牢飯,他還怕鬼呢…

殺手都是從殺雞開始的,同樣,盜墓者都是從怕鬼開始的!

——這是王天石的爺爺王定章彌留之際,交給王天石的最後遺言!

或許這位在中海市被譽為活神仙的風水大師,早早的就預見了兒子與孫子協同盜墓的結局,既然自己死後管不了,不得已,就提前給點心裏暗示也好。

在外人看來,王定章的“神”,也就是幫死人指穴,幫活人疏凶通運,但是很少有人知曉,他不止飽讀曆史,精通周易,還是一位眼光老辣的古物鑒定家,更神的是,他望山觀水便知下麵有沒有帝侯王相的陵墓。

走遍華夏山山水水的王定章,一生不知看穿了多少隱藏在地下,不為人知的古墓,但是一生信奉“人有陰陽,挖古人墓必遭減壽滅族”的他,發下鐵令,絕不允許兒孫涉足盜墓。

但這並不妨礙王光遠利用老爺子的一身本事發家致富,王定遠陪老爺子山南海北的遊曆時,凡是有古玩市場的地方,就會拉著老爺子去轉一轉,利用老爺子的一雙火眼金睛,很是在民間淘了幾件寶貝,轉手一賣,幾年積累下來,讓他在中海市的古玩市場有了一間古玩店,身價溢千萬。

當然,這是在一周前,至從老爺子死後,古玩鑒定功夫一般的王光遠,沒有了老爺子當後台,生意做的那叫一個忐忑,上周他拉上老爺子生前的一名好友,四處舉債,花費一千二百萬力壓眾多買家吃下了一對剛出土的,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瓷瓶。

這對官窯產出,進過皇宮的青花瓷,隻需要一隻,就能把本錢收回來。

問題是,這次不止王光遠看走了眼,就連那位老爺子生前的好友,號稱中海古玩鑒定第一人的秦老爺子也看走了眼,王光遠花重金替這對青花瓷漂白了身份,空運到嘉士得拍賣行,一鑒定,假的不能再假。

於是,王光遠還未從飛機上下來,王家花千萬買了一堆青花瓷贗品的消息,在中海市古玩界已經傳的風雨飄搖,數十名債主已經提前堵在了王光遠在古玩市場那間名叫“靜齋”的店鋪門前。

要知道,王光遠雖然進入古玩界幾十年,在老爺子的掣肘下一直都是小打小鬧,雖然有千萬的家產,但並不是現金,比如房產、店鋪、加上自己收藏等待升值的古玩,這次為了拿下這對青花瓷,他整整借了六百萬。

王光遠當然不願意廉價處理自己名下所有財產還債,然後一貧如洗。在外躲債了一星期的王光遠不得已,找到了還在中海大學美術係上二年級的兒子王天石,想要老爺子逝世前交給王天石的筆記。

看著仿佛一夜間蒼老了幾十歲的父親,想起父親在母親早逝後,一直未娶含辛茹苦的拉大自己,王天石心一軟,違背了爺爺的遺訓交出了筆記,但是卻附帶了一個條件,盜墓,必須帶上他。

王天石的想法很簡單,他已經長大了,他怎麼能讓父親在一個人承受家庭的壓力,盜墓是候違法的,他怎麼忍心讓父親一個人來冒險?

王光遠醞釀再三,抵不過王天石的死磨硬泡,終於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