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賢坐在飛馳的列車上,望著窗外夏日酷暑下在田野間揮汗如雨勞作的人們,思緒早早地飛回到了家鄉,以及此刻正在田裏辛苦收獲稻穀的父母。不知母親現在病情怎樣?她歸心似箭,恨不得一下子就能見到自己思念的爹娘。
今年是她考上大學後的第一個暑假,她原打算不回家,在鶴城打工掙下學期的學費,但母親堅持要她回家。母親思念自己的女兒,兒子在外打工不能回家,連讀書的女兒也不想回家了,爹娘多麼孤獨。
葉文賢隻得先回家一趟再說。在那千裏之外的山村,她可是從大山懷抱走出來的第一個女大學生。父親為她能考上大學,順利完成學業,可謂操碎了心,累損了腰,患上了腰肌勞損的毛病一直好不了。母親也患上了肺結核病,但他們仍堅持下地幹活。她時刻記著自己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父母是怎樣為她弄齊學費的。為此她抱著母親哭了一夜。
現在,她終於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份重負了,她在勤奮完成好學業之餘還兼了幾份家教,打工攢下的錢基本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隻要她再節儉一點,還可以攢下點錢來為父母看病,為哥哥娶媳婦,讓他們有一番驚喜。
暑假將近時,她的心情特別激動。每當夜靜更深的時候,她常常想起家鄉那滾滾的麥浪,那青青的河邊草,那辛勤勞作的父母,更有那讓她難以忘懷的江南魚米之鄉才有的風韻。她知道,那裏孕含著她割舍不掉的泥土芬芳的情感,那叫鄉情。
雖然自已置身於鶴城這個美麗繁華的大都市,周遭都洋溢著現代氣息,周遭都是追逐時尚的男男女女,但她的心中仍割舍不了那生她養她的鄉土的深深眷戀之情。她的心靈天空仍是清涼如湛藍湛藍的藍天,一絲雲朵也沒有,一絲雜質也沒有。城市灰濛濛的天空汙染不了她,城市的喧囂嘈雜騷擾不了她,城市的浮躁浸噬不了她,城市的奢華迷惘不了她,城市的曖昧吸引不了她。
鄉情與葉文賢時刻相伴,鄉情是她書香中的一股深深的眷戀,是她永遠也與同學說不盡的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有時,她喜歡把鄉情深深地埋在心窩,讓自個兒獨自欣賞,就像回味一段美麗的初戀情緣;有時,她則喜歡幸福地溢於言表,讓同學們共同來品嚐,就像把家中的一壇陳年糯米老酒擺在同學們麵前,醇香四溢。
鄉情是李白床前的明月光,每一個有明月的夜晚,就灑滿她的床頭;鄉情是賀敬之《回延安》的那抔鄉土,生長著她的理想和快樂;鄉情是世上最動人的旋律,在菁菁校園中隨風飄蕩。
鄉情啊,是開在少女情感世界裏的一朵鮮豔如昨的潔白花兒。
她十分欣賞席慕容的那首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沒有月光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對家鄉的感情,對父母含辛茹苦的感激,是她無聲無形的奮進動力,是她勇敢地麵對貧困的力量源泉,是她一筆青春人生的豐厚精神財富。正如她用優美的青春文字在學校文學期刊《處子地》上發表的文章中寫道的:
故鄉遐思 一
故鄉是什麼? 二
故鄉是一種風景。是記憶裏微風飄搖的雨季,是綠草山花的爛漫,是布穀催耕的春光,是河邊放牧的逍遙,是雨打蓮花的清涼,是夏夜農人天方夜譚的暢快,是兒時母懷裏的呀呀兒歌,是赤腳上學路上的天真,是獲得獎狀後父母欣喜的笑臉,是麥浪滾滾的清香,是豔陽下撿拾稻穗的勤儉,是金秋收獲的汗水,是朔風冷雨中桌上騰騰的熱飯,是爐邊灶火旁的暖流,是滿天雪花飛舞的潔淨。
三
故鄉是一種思情。是叩響文人家思鄉愁的常客,是永遠也挹酌不盡的一江感慨,是李白床前遙望的明月光,是杜甫一紙抵萬金的家書,是賀知章少小離家無改的鄉音,是李商隱巴山夜雨時的西窗燭,是豐子凱異邦甘美的鄉愁,是李公明暗數花期的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