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斷華河建春江,一氣吞盡天下水。
此句是某詩人遊曆至春華湖時,詩興大發所吟之傳頌佳句,被後世人常用來形容春華湖的壯闊。
春華湖位於東武域以東,此之前本沒有春華湖,皆因五百年前有一高手欲挑戰東武域的最強者東皇,二者戰於東海,三日三夜難分難解,最後極招交會之際東皇一拳擊落,餘勁翻山越嶺數日不息,最後轟落在現今春華湖的地麵上,險地千丈,裂地萬頃,阻斷了華河,建江和春江,活生生開拓出一個浩浩蕩蕩的春華湖來。
春華湖方圓數千裏,猶如內海,連通了東西南北四岸的商旅,更是一河二江商旅的棲息地和中轉地,成了水陸的交通樞紐。
在四百年前一個凋零的門派流落至此,見此地人煙旺盛,湖中殘留的東皇拳勁百年不散,反成了武者借拳勁鍛煉內息的好地方,這個門派見有機可圖,便使出大盛通,將百裏外的丹霞山搬入春華湖心,以此為據地,開山立派,創出吞月宗。
吞月宗乃四級宗門,在春華湖盤踞四百餘年,勢力盤根錯節,雄霸一方,儼然已成了此地的霸主。吞月宗的野心絕不是小小的土地主,而是恢複當初五級宗門的威風,於外每年吸收新鮮血液,招收大量弟子,於內激化宗門弟子的競爭意識,從中挑選出精英弟子加以培養,特別到了每年的臘月初八,新一輪的宗門對決,又是一場龍爭虎鬥,勝者為王,這種暗流洶湧便更加激烈了。
秋風起,楓葉紅。
薑天靜坐院中看漫山殷紅,聽寒蟬淒切,每到快要入秋的時候,丹霞山就算沒有夕陽的輝映也一樣鮮豔,秋風過林,樹葉摩擦的聲音交織成沙沙,沙沙的聲音,像是另一種音樂,薑天靜聽著天籟,心中一片安然寧靜。
待打坐一個時辰之後薑天才緩緩睜開眼睛,“已經三個月了,還是沒觸摸到我想要的武意,究竟是我走的路不對,還是我的機緣未至?”薑天轉頭望向丹霞山的山峰,靜靜看了一陣子心中不免有點煩躁。
畢竟他隻是一個十七歲的青年,性格自然免不了有點急於求成,但武意一途,必須是十年枯坐一夕頓悟,急是沒用的。
薑天是一年前進的門,在進入吞月宗之前,薑天先加入了一個一級宗門,薑天本是滿懷希望而去,但很快就滿懷失望的離開了,倒不是薑天的資質低下,相反在進入宗門一個月之內就表現出極高的習武天賦,不借助任何外物,單憑自身的修煉在一個月內就修到了靈根小成,頓時震驚了所有人。
在武者之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分別是靈根,凝脈,聚元,化神,靈武,聖武,神武,每個境界中又有各自的小境界劃分,初入,小成,中期,大成,圓滿。
在一級宗門中,門主充其量隻是個凝脈境中期,在他的教導下,根本出不了強者。
薑天對此並不介意,讓他不能釋懷的是門主始終不肯引導他領悟武意的道路,要知道武者越是往上,武意就顯得越加重要,沒有武意,武者的戰力至少被拉低一半。薑天隻能離開了。
後來又到了一個二級宗門,這個二級宗門看中了薑天的天賦,打算把薑天重點培養,這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可惜此宗門太過命薄,又或者和薑天的命格相克,薑天入門不超過一個月就破滅了,薑天隻能另謀高就,不過結果還是和之前一樣,加入一個三級門派不超過半年,該門派就被莫名其妙的端了。
薑天在離開時已經成了靈根大成者,適逢吞月宗招收弟子,薑天早就聽說吞月宗的盛名,傳聞吞月宗傳承著一種吞之武意,施展開來可吞山噬海,將敵人招數化為己用,非常了得,而且吞月宗對於有資質的弟子都是不吝教導,特別是對武意領悟有天賦的弟子,會加倍重視。
薑天本就是為武意而來,便加入了吞月宗。
薑天在加入吞月宗三個月後就成為了核心弟子,讓吞月宗的幾個長老小小的吃驚了一把,但這並不代表薑天在吞月宗有多風光,樹大招風,反而吸引了不少他人異樣的目光,加上薑天之前曾經在三個低級宗門呆過,這段“黑曆史”也成了與薑天不合的弟子的笑柄,更被冠上了三姓家奴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