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青少年自助寶點子
天下才子必讀書
當我們研究成功人士的事業時,常常發現:他們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們拿起書籍的那一天。
在我們接觸過的事業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數都酷愛讀書——自小學開始,經由中學、大學,以至於成年之後。
區別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歡讀書——他們對電視缺乏興趣。
成功人士的閱讀興趣始於小學(不限於學校指定的功課),直至中學、大學,以至今後。
大約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學和中學時讀過的書,是其他人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
有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學時,看的書超出同班的人很多。
時至今日,這些成功人土的年平均閱讀量也在20本書上下,小說與文學傳記各占閱讀種類的一半,高出普通人很多。
也許你對教育工作者在過去的12個月平均閱讀25本書不會感到任何驚訝,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如果是在同一時期,成功人士也閱讀了15本或20本書,你又做何感想呢?
對於那些成功人士,一年要閱讀的書平均起來每人大概要有20本左右,或每三周至少看一本書以上,他們閱讀書籍的內容包括10本小說類的書,10本傳記文學類的書,這就說明有半數以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很大的閱讀量。
事實上,有19%的成功人士說他們一年至少要閱讀26本書,這些書是小說類與傳記文學類各占一半。
雖然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把不同的嗜好及家庭的活動作為他們最喜愛的休閑娛樂,但是至今為止閱讀仍是最流行的一種消遣方式,這並沒有什麼可讓人驚訝的,因為成功與閱讀之間具有互補的作用,但是成功人士到底是如何進行他們自己的讀書計劃呢?
JCPENNEY百貨公司的前任董事長賽伯特在《道德的經理人》一書中曾說:
“我無法告訴你,若想事業成功,需要閱讀些什麼書的準則,但我可提供一些指南,或許可以助你對成功的想像。首先,讓我們考慮你每天需花多少時間閱讀周邊的事物,如非商業書信或工作所需的報紙、雜誌、書等。”
“我每天花上數小時在‘課外’讀物上。假如我搭乘火車或飛機旅行的話,通常會閱讀並細察時刻表及各個站名之類的資料;當我出門度假時,每天也會花二至三小時在一般性的閱讀上……而看書的重點應該放在有意義的課外閱讀上,千萬不要吝於做這件事。”
我們絕不能低估書籍的價值。
書雖然是一種沒有聲音的東西,但是它對人類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你定期閱讀了各種成功人士的傳記或自傳。經過和書中的成功人士對比之後,我們就會從他們的成功之中預見出自己的成功。
俄國著名的學者赫爾岑說過:“書是和人類一起成長起來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學說,一切打動心靈的熱情都在書裏結晶形成;書本中記述了人類生活的宏大規模的自由,記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偉自傳。”
你的生命是一個過程,你的人生也是一個過程,你的讀書生涯更是一個過程。既然是過程,若比喻為一段旅程,那麼便會有起點、途中和終點;若說成一件事,那麼便會有開始、發展和結束。無論你所處時代如何,背景如何,環境如何,這個過程都貫穿始終,無一例外。
書籍是一種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勵你,使你大膽地走入一個別開生麵的境界,使你適應這種境界的需要。
金聖歎說過,天下才子必讀書。
讀書,是你事業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鑰匙。
《曾國藩家書》的作者曾國藩是值得你學習的典範。
曾國藩在兄弟5人中排行老大。曾國藩的祖父從他們幼年時就開始教育他們,“人以懦弱無剛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君子在下則排一方之難,在上則息萬物之器”。
曾國藩小時候讀書非常發憤,他在6歲時人私塾,8歲時學五經,14歲時應童子試,22歲時考秀才,28歲時中進士,翰林院檢討,1846年時任文淵閣大學士;1847年任內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
曾國藩10年內連升10級,官至二品,可謂少年得誌,官運亨通。他刻苦修身,讀書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曾國藩由於受到儒家思想的嚴重影響,所以對於自己的品德修養從不放棄,直至其年老體衰,思想成熟之時,也從未放棄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省和檢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一生的最佳寫照。
曾國藩對於求學要求嚴格,誌向抱負也很高。他曾對他的弟弟們說過:“不能不趁30以前立場猛進也”,讀書講究“誌、識、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遊,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窺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曾國藩對於擇師交友非常重視,並在立場上向聖賢看齊。他曾在一詩中寫道:“莫言書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
曾國藩在其遠大誌向的激勵之下,勤儉謹慎,學修不斷。清政府稱他為“學本有源,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淩霜”,並稱讚他是“中興第一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