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沒有猶豫就答應了,智慧山的方法如果能成功當然最好,失敗的話也沒什麼。
中心區域內的霧氣和半能量體不能一下子抽進冷凍區,這些霧氣不僅是半能量體的棲息之地,同時也是能量轉化實驗體的載體。它們為整艘飛船提供著能量,如果中斷了持續能量的供應,飛船的能量護罩就會降下,到時候這艘船就徹底報廢了。
智慧山的處理方式是使用力場將霧氣緩緩壓入冷凍區,同時新生成的霧氣注入力場的另一側,這樣就能在不中斷能量供應的前提下封存半能量體。
一些緊急任務自有智慧山處理,孫翔在他處理半能量體時退出了中心區域。
他戴上了智腦,開始觀看智慧山從三號超腦處獲得的信息,以及他做出的部分分析。
雜亂的信息在智慧山的穿針引線下,為孫翔講述了一個三千多年前的故事。
當時,生命三號生物實驗室是亞特蘭蒂斯最先進的實驗室,建成之後就不斷的完成各種生物實驗任務,它穿梭在宇宙之中,來往於各個荒涼的原始行星。終於它在空間跳躍時遭遇了一次意外,飛船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星係中跳了出來,而意外發生時生命三號還受創嚴重。
在一個極其穩定的星域,附近沒有任何跳躍點,而飛船內的通訊設備又聯係不到任何文明,擺在所有船員眼前有兩條路,一、不理會損傷嚴重的飛船,在這個星域內飄著,直到找到跳躍點或聯係上其它文明。二、降落到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在行星上尋找修複飛船的資源,對飛船進行修理。
無疑第一條路比較危險,不可預知的困難也會較多,最後幾個領導者決定降落行星,修複飛船後再回亞特蘭蒂斯。
於是地球上來了一批不速之客,生命三號損壞嚴重,幾乎墜落在當時的大西洋州上(那時的大西洋州與歐洲相連)。
剛抵達地麵,船員們就釋放探測裝置,滿行星尋找修船需要的材料,結果他們絕望了,這顆行星上資源貧乏,修船需要的材料60%這顆行星上沒有,而飛船現在已經不可能再動彈了。
再怎麼絕望,生活總要繼續,亞特蘭蒂斯人以飛船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城市。
三千年前,歐洲還處在奴隸製社會,哪有這麼完善的城市。很快這裏就吸引了大批的地球人前來居住。
生命三號內的研究者不肯放棄對人類進化的研究,從前來亞特蘭蒂斯城的歐洲人中挑選實驗者。為了不引起注意,他們不會選擇城中的居住者,而更多選擇單身來亞特蘭蒂斯的人。
這些人抓來後就放入蜂巢般的培養艙,通過這些培養室進行初步改造,合格的篩選出,進ru下一步實驗。直到製造出半能量體,一共成功了八例,可見這種技術的成功率有多低。
即便這些成功後的轉化者,最後也難以幸免,其中七人因為各種實驗徹底消散,最後一個則被亞特蘭蒂斯人當做紀念留了下來。
任何文明在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後,都會對人類進化方向進行研究,其實哪怕是地球人,都在向這方麵摸索,隻不過進行的是一些技術含量極低的人體改造而已。
各大文明對人類進化方向都有幾種設想,其中尤以人體純能量化支持者最眾。在這方麵亞特蘭蒂斯的技術是走在眾多文明之前的,他們甚至在別的頂級文明還在論證階段,就已經在多個原始行星進行了對各種方法的驗證,在地球上還成功的將實驗者半能量化。
這個實驗成功了,卻也驗證了這種能量化的方法是錯誤的。半能量體的生存環境甚至比普通人類生存環境要求還要高,於是生命三號中的研究者停止了繼續實驗。
接下來的日子,地球上的亞特蘭蒂斯人將重點放到了修複飛船上,不是缺少材料嗎?他們就用其它相近的材料代替。鋼鐵就是那個時候代替了高強度合金,修補了船體破損。
類似的替代之處非常多,在生命三號內並沒有全麵了解飛船製造和設計技術的專家,這種情況下又沒有合適的材料,修複的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