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剛走過30歲的女人對我發著這樣的牢騷:
我現在的生活真的很難說是什麼滋味!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回到家後還沒喘口氣又投入到無窮無盡的家務勞動中。要打理丈夫孩子的日常起居,還要監督孩子的學習。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了,又要去盡做兒女的義務。
我現在一點私人時間都沒有,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機器人,馬不停蹄地奔生活。有的時候空閑下來,想想為丈夫和孩子苦拚苦熬了十幾年,到頭來丈夫說我是小市民、黃臉婆,寧願看電視也不願聽我說話。孩子把我說的話當作耳旁風,隻在有生活需要的時候才跟我親近。
想想這十幾年真是糟蹋了自己的青春,到頭來連丈夫對妻子的理解都沒有換來,連孩子對母親的尊重都沒有換來。想下狠心,說:別人對自己不好,自己對自己要好。於是,瀟灑一把,把丈夫和孩子置於腦後,自己去逛逛街、購購物。可是到了時裝店、化妝品店,看到那驚人的價簽,原本想瀟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如果省下這筆錢給老公孩子買點什麼不是更好?
就這樣,我一如既往地對自己節省著,對老公和孩子大方著,放棄了自己的瀟灑,贏得他們的體麵。慢慢地形成了一種習慣,最好的東西一定留給他們,而自己盡量穿得樸素,吃得普通。最大的奢侈是能一個人出去度假,但在一個人的假期中,我仍然無法瀟灑,無法踏踏實實地放鬆。
但我不是家庭中的無私奉獻者,我也有自己的想往,我也有自己的需求。
我的心中裝滿了家人和工作,唯獨沒有自己。有的時候想想自己挺虧的,這十幾年都是在為別人而活,我將仍然這樣習慣著,這樣忍受著。看一看鏡子裏的自己,我對鏡子中的人說,我還是我嗎?……
她深深地歎氣,陷入極端的痛苦和矛盾之中。
是呀,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在人生的征途上走過了漫漫的三十年。告別了天真的童年,花樣的少年,激情的青年,原本以為非常遙遠的30歲,已經真實地站在麵前,讓你無處躲藏。你必須麵對它,並且充實而幸福地走過它。
站在鏡子前麵,你好像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己。身體再沒有年輕時的輕盈,麵容缺少了少女時的靈秀,眼角隱隱出現了魚尾紋,眼睛裏寫滿了三十年的滄桑,臉上的神情再也不見青春的光彩。
你好像是一朵枯萎的花,再多的阿司匹林也無法挽救你的豔麗。你站在鏡子前審視著自己經過歲月磨礪的身體和靈魂,黯然神傷。你會不自覺地,取出往年的相冊,閱看自己當年的神采,越覺今日自己的黯淡。
從30歲的那一天起,你開始對年齡敏感起來。危機其實在接近三十時就萌發了,你會假裝輕鬆,用調侃的口吻對他人介紹自己的年齡:“我都奔三十的人了。”然後,抱著緊張忐忑的心情觀看對方的反應。一句“真不像!”就能讓你快樂。但若反應是“人總是要老的”,你的心就像是挨了一記重錘。
你開始不斷地問,自己現在的生活為什麼這麼蒼白無奈,這麼疲憊暗淡。你好像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優點,你開始頹唐,開始抱怨,開始沮喪,開始心不在焉。你捫心自問,是什麼把當年花樣的你變成了如今枯草一般。
你百思不得其解,最終把矛頭指向了你為之奉獻了青春的丈夫和孩子。你覺得他們辜負了你的付出,他們對不起你的犧牲,是他們把你嬌嫩的容顏日複一日地毀成今天這般模樣。你頹然地坐在那裏,喪失了麵對鏡子的勇氣,甚至把昔日的相冊藏在櫃子的底部。你輕輕地歎氣,默默地叨念,心中隻縈繞著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這三十年的歲月到底給我帶來了什麼?
當你的心態進入這種境地,煩心的問題開始了可怕的連鎖反應,成為你無法擺脫的困惑。問題的核心是衰老,它的第一環是衰老的原因,你把它歸結為:是照顧家人讓你犧牲了自己。第二環便是你身體衰老的表征日益明顯。
歲月讓衰老成為了你不得不開始麵對的問題,因為忙於照顧家人,你忽略了自己,身體素質明顯下降,更年期提早來敲你的門。原本不太在意的小疼小癢漸漸成了你生活中的一片陰影。
但是你無法停止對家庭做出犧牲,因為那樣的後果意味著你付出的一切心血都付之東流。於是你強忍著,繼續照顧丈夫、孩子,繼續著你所認為的犧牲,但這種犧牲的繼續使你生理的衰老加速度進行著。而衰老的加速,更讓你覺得是由於對家庭付出造成的。你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