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轉機來自於勇氣(3)(2 / 2)

一生的道理:危機已經發生,不要歎息,不要沮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捕捉危機中的轉機,從而走向一個新的開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林肯的失敗記錄

1832年他失業了,去競選州議員,被對手擊敗。

1833年他自己辦企業,可不到一年便倒閉了。

1834年,他決定再一次競選州議員。這一次,他如願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是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了。他心力憔悴,幾個月臥病不起。

1836年,他患了神經衰弱症,許多人認為他已不可能再站起來。

1838年他覺得自己的狀況不錯,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是失敗了。

1843年他參加美國國會議員競選,仍未成功。

1846年他再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總算當選了,任期兩年。

1848年,議員任期屆滿的他決定爭取連任,但結果他落選了。為此他賠了一大筆錢。之後,他申請擔任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退回了他的申請。

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失敗了。

1856年,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未獲成功。

1858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敗下陣來。

然而,就是這個一再失敗而不肯言敗的人,這個曆盡磨難,仍舊滿懷希望的人最終贏得了,他人生的最大成功——1860年他當選為第十六屆美國總統,並以其輝煌的業績和高尚、偉大的人格魅力在美國曆史上名垂青史。

他就是:阿伯拉罕·林肯。

一生的道理:失敗並不可怕,即使是多次的失敗。重要的是在失敗的打擊中留住希望。永不放棄的希望終將把曆經的失敗書寫成華麗的樂章。

回頭再來的勇氣

施利華曾經是叱吒泰國商界的風雲人物。他曾是一家股票公司的經理,為這家公司掙了幾個億,自己也因此發了起來。玩膩了股票,他轉而炒房地產,把所有積蓄和銀行貸款全都投入了房地產生意。但時運不濟,1997年7月的金融風暴把他從老板的寶座上拉了下來。除了一身債,施利華這個昔日的億萬富翁變得一無所有。麵對命運的無情捉弄,施利華曾經萬念俱灰。經過幾個月的心理煎熬,他終於鼓起回頭再來的勇氣,和太太開了一間做三明治的手工作坊,他每天頭戴小白帽,胸前掛著售貨箱,沿街叫賣三明治。很多人嚐了“施利華三明治”後,都喜歡上了它那獨特的味道,施利華的小本生意因此越來越好,他的人生又重新鼓起了希望的風帆。

原本一無所有時白手起家自然需要不小的勇氣,而從成功的巔峰跌落後再要重振旗鼓,回頭再來,則需要更為非凡的勇氣。因為這時不僅難以戰勝困難,而且更難以戰勝自己。如果擺脫不了過去,就難免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甚至失去活下去的信心。隻有勇於直麵慘淡的現實,勇於挑戰人性的弱點,才能走出昔日的陰影,也才能樹立從零開始,回頭再來的信念,繼而扭轉人生的危局,贏得最後的成功。

人生不可能不遭遇失敗,不可能不需要回頭再來。一個缺乏回頭再來勇氣的人,可能擁有過成功的人生階段,但不可能贏得成功的人生。而每一個笑到最後的成功者,必然都具有回頭再來的勇氣。

一生的道理:也許,我們的人生不會像施利華與和田一夫那樣大起大落,但我們都會麵對類似的波折和失敗。在波折和失敗麵前,能否樹立起回頭再來的勇氣,這是對人生最嚴峻的考驗,決定著我們人生的最終走向和興衰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