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1)

從現在開始,讓改變發生

人類社會是一個自我革新的社會,它之所以越來越強大,是因為人類本身懂得如何改變自己,進而以求能更好地改變世界。

人類社會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當集體社會改變的時候,你如果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達爾文研究發現,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變長,是因為它要適應大自然的變化——為適應“吃地麵的草到吃樹枝上的樹葉”這個過程,長頸鹿不得不努力伸長脖子去吃樹葉,伸不長脖子的,就會被餓死。

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的,如果世界改變了,你還不變,你也可能會被“餓死”。

自人類有了思想,改變也就沒有停止過,也正是因為有了改變,人類的生活才一天好過一天。也正是有了改變,人類才成為地球的主人。

如果你覺得不適應了,那麼你就要學會改變,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變你的生活。

自我改變的過程存在一個痛苦的陣痛期,因為改變就意味著把之前的習慣扔掉,重新去適應另外一種習慣。但是,一旦這個陣痛期過去了,一切都會雲開霧散,豁然開朗。

魯迅說:“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當然,在嚐試改變自己之前,你需要做的是了解你自己和了解這個世界。你可以借助周圍的人,讓他們幫助你找出你的優缺點。

詩人惠特曼曾說:“你以為隻能向喜歡你、仰慕你、讚同你的人學習嗎?從反對你的人、批評你的人那兒,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也曾說:“敵人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這些話都非常正確,被人批評的時候,不要采取防衛姿態,而是要提醒自己去改變。

自己對於自己來說很多時候都是“當局者迷”,你周圍的人才是“旁觀者”,因此要了解自己並不是僅僅靠自我反思,要多向你周圍的人請教,請他們指出你的優點和缺點。

了解你所生存的這個社會是生活的一個課題。個人生存的這個社會包括你周圍的人情世故和一切對你的思想有影響的東西,畢竟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思想所控製的,因此,要想改變自己,就得先從思想上下手。

世界是不斷前進的,因為人們探索未知的欲望從未減退過。如果你不改變,就會被打環境淘汰。如果暗自留戀你當時的那點小成就或者小感覺,你會被時代遠遠甩掉。

想要改變,我們需要做到“識時務”。

人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被周圍的環境所牽絆,並不是來去自由。因此想要改變自己也並不是想什麼時候改就可以在什麼時候改的,是要看時機的,時機正確了,改變才能成功。如果說時機不對,那不僅不能改變自己,還有可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比如說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三番五次地變換工作,那最終的結果可能並不是他當初所想的那樣,把自己改變成一個能適應社會挑戰的新人類,很可能是相反的。因為頻繁地更換工作,身心很容易走向疲憊,而一旦一個人的身心走向疲憊,就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慢慢地對生活失去信心或是失去原有的那份神秘感,也就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頹廢。

所有的改變都是在不改變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一起改變,那麼結果一般都是很不理想的。就如同蓋房子一樣,要改變一塊地皮的麵貌,那必須是在這塊地皮本身不改變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如果一邊蓋房子,一邊地皮也在改變,那麼即便能把房子造出來,也不會好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