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幼時就很聰明,學習武藝很賣力氣。李廣的父親射一手好箭,他便教李廣練箭。李廣練了三年,就已經百發百中。他站在百步以外,連發十箭,箭能從錢眼穿過去;他騎在快馬上,連發十箭,箭箭能把挑在杆上的纓穗射下來;天上飛過一隻鳥,他隻要瞅上一眼,張弓搭箭,抬手就可以將其射下來。方圓幾百裏,要說箭法,李廣也算是一流的。因此,李廣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練得不再那麼勤了,在一段時期內,箭法一直不見長進。

這時,父親及時開導他:“廣兒,你雖有‘百步穿針’‘快馬采花’的箭法,但天下習武之人很多都掌握了這種本領,並不稀罕。如今匈奴常犯邊關,要保國安民,沒有一手獨到的功夫是不行的。”老人說完,從腰裏摸出一樣東西遞給李廣說:“你把它挑在杆上,百步以外射上一射,若是箭箭都掉在杆下,這才算是本事哪!”

李廣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個鋼球,有雞蛋那麼大,光溜溜、亮閃閃。李廣暗忖:這麼大個球兒,哪有射不中的道理?一定是父親故意耍我。便說:“爹爹請看,孩兒這就射它。”

李廣將鋼球豎在練武場中央的木杆上,他到百步之外,拈弓搭箭,“嗖”地射去,隻聽“當”的一聲,那支箭一滑,朝一邊飛去。李廣大驚,又一連發九箭,雖是箭箭射得“當當”響,卻沒有一支箭掉在球下。原來這個球雖大,正中那個點卻是小的不能再小了,若射不準那個正中的點兒,箭是斷然不會掉在杆下的。

李廣的頭上開始冒汗,抬頭找父親,父親早已不知什麼時候離去了。

從此以後,李廣便*起那鋼球來,一練就是半天,直到眼疼腿酸胳膊腫才住手,一天不知要射出多少支箭。這樣一箭一箭,直練到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有一箭“吧嗒”掉在球下;又一個七七四十九天,有兩支箭掉在球下。他不停地練了十個七七四十九天,隻要瞅上那麼一眼,箭兒就會射在鋼球的正當中了。

有一天,父親又來看李廣射箭。李廣一連射了一百支,箭箭都落在球底下。父親這才點點頭,說:“孩兒,這一招叫‘飛龍戲珠’。現在,還沒有人會這一招呢!”說完,他將手中拿著的一副弓送給李廣。“這是良弓,‘鳥號弓’,是用柘桑木製成的,此木質地堅韌,彈性極好。鳥群棲集在樹枝上,枝幹都被壓彎,在飛起後,枝幹由屈複直產生彈力,常將樹上的鳥巢彈翻,因此鳥不敢飛走,而在枝上呼號,故名‘鳥號弓’,此乃弓之極品,望你今後用它射殺敵酋!為國家建功立業,不負李家祖輩的英名。”

李廣手握良弓激動萬分,他朗聲道:“請爹爹放心,孩兒一定苦練武藝,早日殺敵報國。”

就這樣,少年李廣練就了百步穿楊的好箭法。日後,李廣憑著自己的一身武藝,奮英勇奮戰,成為令匈奴聞風喪膽的“飛將軍”。

關於李廣還有一件奇事。一天,李廣在山下巡察,突然看見叢草中間,有一匹老虎蹲著。李廣大驚,急忙拈弓搭箭,射將過去。他本箭不虛發,自然一射即中。從人見他射中了,便即提刀趕過去,誰知走近草叢,仔細一瞧,並不是虎,卻是一塊大石!最奇怪的是,李廣的箭居然透入石中,有數寸深。

李廣聽了回報,也感到不可思議,親自察看,回到原處再射。可這時,不管他怎麼用力,箭碰到石塊,都彈了回來,甚至折斷了,根本一點也射不入。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李廣先前以為石頭就是老虎,驚駭至極,全神貫注地將箭射過去,再堅固的東西也經不起。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來,知道他射的不是老虎,而隻是一塊石頭,精力自然就鬆懈了,當然射不動石頭。

萬丈高樓平地起,非凡的本領,不是一下子就能達成的,必須從開始的時候就打好基礎,並加以長期的磨練,才有可能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