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弘一大師曾經說過:“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曾經說過:“舍與得實在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
“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既對立又統一,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舍”是放棄,卻成了因,結出了“得”的果子,不舍者不得,得亦因舍而得。這就是“舍得”的真意。
人生就是這樣,若想得到一樣東西,必然要敢於放棄一些東西,如果舍不得放棄,又怎麼能夠奢求得到呢?而在這世界上,唯有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或者是那些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們懂得取舍,真正悟透了“舍得”二字所蘊含的人生真諦。
人生有舍必有得,舍得即是東方禪意中的超然狀態,更是一種顛撲不破的人生智慧。
毋庸置疑,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田園般寧靜的生活早已離我們遠去,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喧鬧而又躁動的世界,是一個由五光十色的商品堆積起來的誘人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忙碌奔走,似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取,都是為了有所得。而且在我們的周圍,人們似乎也都認同這一點,那就是你獲取的越多,似乎也就越成功。於是,芸芸眾生多被名韁利鎖羈絆,在橫流的物欲中隨波逐流。但,正所謂“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在麵臨重要抉擇的時刻,人們還是要學會看透事物的大體趨勢和重點所在,學會正確地舍棄,而非一味地索取。如果不能恰當地處理好這個問題,總是患得患失,你生活中快樂的陽光勢必會被憂愁的陰霾所掩蓋。
實質上,人生的每時每刻,都是在舍與得的抉擇中度過的。在人生的某個關鍵時刻,正確的取舍可以使人飛黃騰達,生活幸福。但如果取舍失當,則會貽害無窮,甚至斷送你一生的前途。人生百年,在這千萬次一舍一得之間,隻要我們把握了舍與得的尺度,成功與幸福也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了。
驀然回首,其實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在塵世,而更在於超越塵世、達到與天地萬物合一的境界。因而,它不沉醉於功名利祿,它大隱隱於市,以出世的心態對待這入世的生活,冷眼觀潮,任潮起潮落,心比天高,看世間風起雲湧。
當人們領悟了這番道理,以“舍得”之理入世靜觀,看人世間這熙熙攘攘、為利而爭、為情而動、為名而死的芸芸眾生,頓會覺得百般可笑。
舍得,是一種大智慧,它能使你清醒,能使你冷靜;它能使你有大氣度,有寬容之心,能平靜地看待這世間紛紛亂亂的廝殺,爾虞我詐的爭鬥;它能使你超功利,超世俗,善待世間的一切,居鬧市而有一顆寧靜之心;它能使你待人寬容為上,處世從容自如。
“舍得”的學問比我們表麵看到的要深刻得多:它是一種立世存身的價值觀念,一種實現人生目標的智慧,一種無所不包的胸懷氣度,一種身心和諧、主宰自己人生的精神境界。
舍得,是一種理智;舍得,是一種豁達;舍得,是一種成熟;舍得,是一種境界;舍得,更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一種生存藝術。
生活中,我們需要選擇“取舍”來豐富人生,在“舍得”中見智慧,在“舍得”後感悟人生。因此,懂得舍與得,方能在生活、事業、人生中達到和諧的統一。
李治欣
2011年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