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表示,以前企業發展講究一個“漸進”的過程,但現在變化已非常大。原來的技術積累可能會因為新技術的興起而推動原來的價值,甚至被取代。這也為後進入者提供了極大的機會,為後進入者在新興領域的產品競爭提供了空間。大家都麵臨“同一起點”,未來像PC、手持數據設備這類產品有很好的增長前景。家電、PC、通訊三者的3C融合將催生出一個新的增長空間。
而TCL和英特爾之間達成的默契,恰是因為TCL的布局暗合了英特爾在中國市場的策略需要。
2001年TCL電腦借P4偷襲聯想策略上大獲成功,但可惜業績表現毀於大勢,盡管如此,英特爾還是發現了TCL在中國市場的獨特價值,據了解,在成都,貝瑞特和李東生經過溝通似乎都已經意識到了英特爾在芯片、無線和網絡等方麵具有的強大的研發能力和TCL在3C方麵所擁有的產業資源和用戶基礎具有極強的互補性。
因此,4月26日,雙方在移動通訊領域達成了“開放式多媒體信息智能終端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將采用基於英特爾XScale技術的應用處理器及英特爾Stratalash快閃存儲器構建其包括智能電話在內的新一代智能開放多媒體信息終端(OMIT),這是國內第一家手機廠商采用英特爾XScale技術。而未來的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則是數字化3C方麵比如數碼家庭技術以及無線互聯技術等領域的技術合作。
至少,TCL電腦總經理楊偉強並沒有否認電腦公司在“家庭數碼港”和“MP3”技術上英特爾可能的技術支持,強調和英特爾的關係已經不隻是電腦技術方麵,已經上升到集團與集團之間的資源、技術方麵的合作與談判。
在此之前,李東生已經點評了TCL的產業布局,李東生認為,雖然各產業發展還參差不齊,但其中多媒體已有很強的競爭力,去年TCL彩電產量和銷量都是全國第一;手機今年第一季度銷量已在國產品牌排第一,基本每月一個新款。同時李東生沒有回避電腦的困境,坦言“計算機競爭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目前隻能預期PC機能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李還認為TCL在家電和電工產品領域還很有潛力。
但即便是這樣,與三星比起來,還是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在數字產品領域,TCL與三星之間的競爭甚至也還沒有能夠真正形成。
因為,TCL賴以生存的家電業市場競爭極其殘酷,經常性的價格戰使不少家電企業出現負增長,即便是略有盈利的TCL,如果仍然按照往年彩電行業的利潤率,價格戰在2000年使得TCL至少損失3到5個億,而價格戰至少已經給中國企業帶來雙重危機,一是財務危機,微薄的利潤,巨大的庫存,越來越多的應收賬款,正在侵蝕著企業;其次是創新危機,因為沒有最大力量投入研發,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分享高技術的利潤。
TCL也麵臨同樣的潛在危機,據了解,TCL目前有20多個——包括高清晰彩電、高清晰顯示器、PDA手機、信息終端、寬帶接入、網絡接入,以及物流和遠程教育等新投資項目正待審批,約需資金20多億元。
而此前TCL的股權改製和正在準備中的國內上市,可以知道的最起碼的好處是,通過資本運作來盡可能地化解這兩部分的潛在危機,而借此機會,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在資本布局上同時展開其國際化路徑,也是TCL布局3C所必需的條件,而李東生的理由是早年的三星在發展初期也曾經有過相當比例的日本資本,並且沒有妨礙到其今天成長為百分百韓國三星。
4月18日,2002年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名顯示,TCL集團排名第6,營業收入211.1196億元,利潤總額7.1481億元,出口交貨值58.4941億元,研究與發展經費5.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