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殺和殺人 (1)(1 / 2)

公元2249年8月6號,星期一,立秋前日。夜深沉,窗外漆黑一片。

處於深度睡眠狀態的錢慧光,腦海裏出現的,卻像是雜亂無章壘砌的,不同的幻燈片鏡頭製成的亂碼,在眼前快速的晃動,讓自己應接不暇。她在用勁的想集中注意力,抓住眼前晃動信息的要點,但身不由己。

8月6日,在曆史上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白天時,她參加了一個關於核彈大規模殺傷武器對人類危害的紀念活動,意在提醒人類對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控製。兩百多年前1945年的今天,意在快速結束二戰,美國陸軍航空軍的艾諾拉·蓋號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引發的劇烈爆炸造成至少8萬人死亡。

兩百多年之後的今天,據有效的信息來源國安局覺得,類似的爆炸似乎近在眉睫。看不見的對手已經開始出動,而不再是蠢蠢欲動了。

鏡頭在快速的置換,她似乎是被穿越到十四世紀,身處當年的燕京,今天的北京城。1399年的今天,坐著快馬身披戰袍的燕王朱棣,飛速的從身旁衝過,以清君側為名發動的“靖難之役”就此開始。隨後曆經四年血戰,他的軍隊最終攻克首都南京,燕王隨後不久變身明成祖,坐上了遷都之後位於北京的,明朝第三代皇帝的寶座。

隨後,一條彩線線絲,“拉動”著曆史的軸承,讓時間推進到1914年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奧匈帝國開始向俄羅斯帝國宣戰,塞爾維亞則向德國宣戰。第二年的這一天,德軍成功占領華沙。

她不經意的眨巴眨巴了一下眼珠,鏡頭再次快速的切換,拉到1991年的今天,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伯納斯·李,正站在一大批的新聞記者麵前,對著攝像鏡頭,在發布他所設計的萬維網技術的摘要。

隨後,所有的鏡頭都消失了,眼前是一片山林,一個山穀之間寬闊的公路,筆直的向遠方延伸,看不到邊際。她坐在車子裏,雙手緊緊的握著方向盤。飆車,是她最愛的業餘愛好之一,她也因此而支付了大量的超速罰款,卻依然鬼迷心竅般的一再重複。

今天,她已經狂飆了好一會,覺得過足了癮。她鬆開手,自動控製係統很順從的接管了。她閉上雙眼,想躺著睡一會。她知道,車子自己會在不遠處找到一個調頭的機會調轉方向,向回開,將她送回去。

不久之後,在回家的路上,她眼前出現了一幅恐怖的景象:兩輛車快速的接近,猛烈的撞擊,隨後是一場響聲巨大的爆炸。坐在車子裏的乘客,瞬間消失在火海之中。

即使是在深度睡眠狀態,她依然還有些邏輯上的知覺。她覺得,那車子裏坐著的,應該是她才對。那麼,自己這是靈魂出竅了,死了?

她驚嚇出一身冷汗,醒了。她慢慢的睜開眼睛,一點點,外麵和屋裏都是一片漆黑,她看不見什麼。但是,她能夠很清晰的感覺出,自己額頭上已經冒出了冷汗,絲絲的、細細的。

“隻是夢。”一直站在床邊的機器人葛蘭語言溫和的說,應該是很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機器人葛蘭是個智慧非常高的機器人。它能夠很準確及時的檢測她身體的溫度變化,她的腦波變化,還有其它的莫名其妙的從她體內發出的各種波的信號。

“是夢。但是,自動控製係統為什麼不知道回避?”她早已經習慣了在她睡覺時一直守衛在她床邊的葛蘭,也沒有覺得什麼奇怪。她像是在問它,卻更像是在自問。

“回避是個很技巧的詞彙。誰該回避誰?殺人和被殺,是個問題。”依然是輕聲細語,但是,她卻聽的毛骨悚然:殺人和自殺,還是個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已經爭論了不知道有多少年,依然沒有答案的問題:在車禍不可避免的時候,機器人到底是該選擇殺人,還是讓它護衛的人自殺?機器人不知道該怎麼樣執行!在單獨對付人類的時候,機器人選擇自殺來保護人類和遵守不傷害人類的“軍規”,沒有什麼難處。但是,這時候的機器人,不單單隻是機器人自己,他所駕駛的汽車裏還有它的主人,也是人類!同樣的人類,是不是該有優劣之分,主次之差?機器人難以決斷!

機器人最大的優點是:即使是在最危急的時刻,它也可以在一瞬間,計算出最佳的選擇,來避免事故。如果實在是避免不了,也可以在所有可能的結果之中,尋找一個損失最小的行動結果。問題依然是:當殺人不可避免時,機器人應該殺人還是選擇殺死自己的主人?

戰爭發動,奪權,大規模殺傷,計算機,這些看上去關聯不大的關鍵詞,由一係列夢境引導出,就此在她的腦海裏糾纏在一起,應該是在暗示著什麼。或者說,自己的腦海裏開始在不停的思考和這些關鍵詞有關係的事情。在這裏,邏輯被隱藏,通過故事,表麵上看雜亂無章的故事,橫跨幾百年的故事,來展現?來暗示,來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