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章(1 / 1)

隱陽山,地處安州與和州的相接之地,奇峰林立,高聳入雲,山間終年,雲霧繚繞,林木蕭蕭,故名隱陽山,常人看山,隻見濃霧包裹,山中林氣森森,了無生機,便道此山如空山,難以依托,是以山周方圓百裏並無人跡。

落照穀,此時正值夕陽隱沒,漫天煙霞,絢如錦緞,將整個山穀映照的成一片暖色,穀中森林繁茂,無數株聲息寂寂的青樹經年累月中長就成古枝蒼穹的巨木落照的餘暉,穿過渺渺煙雲,穿過遠巔峰巒,遊離在古樹層疊的枝葉上,山風拂過,微光粼粼,鬱鬱蔥蔥的深林裏,偶然一聲鳴響,清脆回蕩,飛鳥還林,山穀中祥和,安寧。一座古老的

莊園隱沒在山穀的蒼翠中,莊園頗大,青磚青瓦,古色香陳,依山而建,周邊縈繞,潺溪靜水,是一靈秀之地。此時青色的門,安詳的關著。莊園深處,林蔭茂密,一處僻靜的房子裏,微微透著燈光,搖曳的燭影透著窗紗,晃在秋蟲寂靜的鳴聲裏,房裏此刻正有七個人,分左右兩排,有六人身著玄色緇衣,六人皆容顏紅潤,清風隱隱,一人身穿素色袍服,很是古樸,袍服紋繡南鬥星宿,陳列成伏羲八卦,胸前飾著一柄黑色的入鞘短劍,劍鞘上,曲曲折折的刻畫著奇異的符號,人亦是慈眉善目,飄飄出塵,此刻麵現倦容,望著門外,似乎是在等人。

“酉時將近,六弟怕是回不來了。”坐在房中左上角一位身著玄衣的老者說道:“如今還有三日時間重啟古陣。”說完看向中間素衣飾者,素衣那人麵色略顯凝重,站起身來,溫言道“諸位師伯,師叔,七日之前,我已發出南鬥天合貼,六師叔未能如期返穀,各種因由,無從知曉,如今星象,斑駁複雜,顯出千古未有之大凶,血勢昭昭,惟有啟動陣式,輝耀南天,打亂原經,方能阻上一個阻。”

“二十七年之約已到,六弟命星大亮,應該是已在隱陽山地界了,隻是不知為何,遲遲不現身,重啟玄天古陣需七人之力,如今六弟不在,布陣艱難。此外,天象紛繁,也未見就是道消魔長,我等至今參破之處,不過十之一二,尚未熟詳內裏,貿然啟陣,亦有不妥。”右邊中間的一位玄衣老者,聲音低沉,言語間似是並不讚成開啟古陣。

“三弟所慮也並非沒道理,眾人之中,六弟於天象一道最為精深,如若他在,經了這許多年月,至少也能知悉六成。”右上首的說話的人,看著最為年長,神色平靜,語氣雖波瀾不驚,卻也透著絲許憂慮,“然天施地化,不以仁恩,而任自然,吾輩雖身在方外,常年參天悟道,但萬物生息相連,是以道心雖成,仁心不可泯,若造化之威,殃及萬物,吾輩亦當援手以助。”

“上師所言,亦是我心下所想,萬民生養,困而彌堅,兵戈,亂魔,天災,人禍,凡此種種致其疾苦無端,我等修道雖為存天理,滅人欲,卻也不能見人於危而不救,再等十二個時辰,若是六師叔公未依約前來,便啟動陣式。”中間素衣飾者,望著門外,語調沉緩,卻大有威嚴。

隱陽山下,一人看著遠山斜陽,悠悠歎道:“南宿紛亂,北辰耀眼,事無可逆,禍福無端,該與不該的,都已來了。”那人矗立許久,望著日沉方向,一動不動。

幾十萬裏外,沉滄海上,狂波嘯浪,波濤如怒,突然,地動山搖,白晝成夜,轟鳴不絕..........

此時此刻,隱陽山下,一陣風起,那人身子晃了晃,臉上憂色深沉,語音顫抖,長歎了一聲:“那山,塌了。”,說完,竟是向著背離隱陽山的方向,漸行漸遠,夕陽下,身影隱沒。

...................多少年後,源洲一處史篇裏,記載:

“承元元年,日月失名,星辰逆行,燁燁震電,不寧不令,夜中隕星如雨,平地成穀,百川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