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接受了這個條件。
在中國千百年的傳統文化中,觀音是慈祥、善良、聖潔、寬仁、正義的化身,她(他)的麵相神情,自然就是人民群眾心中這些概念的形象化、典型化。
雕塑家在塑造過程中不斷研究、琢磨觀音的德行言表,不斷模擬她(他)的心態和神情,達到了忘我的程度。他相信自己就是觀音。
半年後,工作完成了,同時,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相貌已經變得神情氣朗,端正莊嚴。
他感謝長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長老說/‘是你自己治好的。”
此時,雕塑家已找到了原來“變醜”的病根——過去兩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正所謂“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齊格說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思維方式正確的人達到他的目的,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思維方式錯誤的人。”相信你自己能行,就一定行,堅定自信,才會促使潛能的充分發揮。從下決心擺脫心理低穀,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士那一刻起,就要馬上從狀態上把自己當成已經成功的那個人,也就是說要一步進入角色。
比如說你想當一個企業家,從今天開始就要以一個企業家的心態、思維模式和眼光來學習、來觀察、來分析、來處理身邊的事情和關係,而不是等奮鬥到快當企業家了才來這樣做。那樣不行,要一步到位。這正是“要”當企業家與“想”當企業家的分水嶺。
生命的藍圖是“我未來如此,現在應該怎樣”的現在進行式。未來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從現在起我們就要認定自己是成功者,今後的過程就是正確執行成功的過程。
要知道,漢高祖劉邦並非是當了皇帝那天才成為漢高祖的,而是在鄉下看到秦始皇出行隊伍的浩蕩威儀而發出“大丈夫理應如此!”的讚歎時,他就開始成為漢高祖了。
如果你已經清晰地認定了自己的目標,無論那目標是什麼,就要有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那種心態。這樣,你就能進入最佳狀態,達成你的願望。機會永遠隻向有準備的人微笑。
有個人向一位禪師請教:“我想學禪,體悟人生真諦。我應該從哪裏開始做起昵?”
“從這裏。”禪師邊說邊用木棍在地上畫了一條線。
那人大惑不解地問:“這裏是哪裏?”
禪師當頭棒喝道:“這裏就是此人、此時、此地!”因此,你想是誰,你現在就是。
波比·蒙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圖公司創辦人。回顧十幾年來在該行業的發展,他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人不會買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所以若你希望發展事業,應當謹記這一點。”
做生意要獨具慧眼,看準了就勇敢地去實現。當年蒙勒計劃發展地圖生意,人人都對他澆冷水,認為他必敗無疑,因為這種生意對於大家來說,缺乏吸引力。試問誰有閑情來買一幅地圖,回家慢慢觀看?蒙勒對於大家的意見不為所動,對這一行獨具信心。他說:“我認識幾位地圖批發商,有一次我前往他們的貨倉,才發覺原來地圖的品種琳琅滿目;令人置身其中,十分暢快。”一向以售賣煤氣爐子維持生計的蒙勒,適逢遇上能源危機,店中的生意一落千丈。他瀕臨破產。險中求勝,決定轉行經營地圖生意。他在創業的第一年,遇上不少困難,主要來自經濟方麵。他絞盡腦汁地尋找經營的策略。他把自己僅餘的一點積蓄全部拿出來,租了一處幾英尺的鋪位,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地圖掛滿牆上,地板堆滿大小不一的地球儀,歡迎顧客入內隨意觸摸及欣賞各種地圖。結果一月間,生意額增加數倍,經過他這個設計別致的商店,遊人無不被好奇心所驅使,進入店來選購一兩件地圖作裝飾品。蒙勒笑著說:“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發覺以巨大的地圖作為牆紙,更能顯出氣派不凡。”
如今蒙勒的地圖王國,每年盈利高達270萬美元以上,其中有一半生意來自一般市民,證明他獨具慧眼,早已知道他的主要客戶不是來自圖書館或學校,而是最具購買力的普通大眾。以前人們從來也沒有想過買幅地圖回家,陪襯沙發。今天,很多人視它為客廳不可缺少的掛畫。所以發展生意的要訣,在於使顧客毫無心理壓力下,很自然地碰觸自己心愛的貨品。
在市場經濟中,無論是繁榮,還是蕭條,都有大量的發展機遇,關鍵是要培養你的智慧,煉就一雙慧眼,另外還要有敢做敢為的冒險精神。這是一種富於智慧的人身上的特質,靈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伴隨著智慧的日積月累,靈氣就會在你身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