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打牌篇——超常才智的自我修煉(2)(1 / 2)

不少人雖然心中有誌於成功,然而卻不肯努力地去贏得成功。顯然,他們過多地信任“幸運”了。有一種人,他們似乎天生缺乏機體免疫功能,隻要稍稍受到一些打擊,便一蹶不振。由於心理上的怯懦,使他們對失敗總是有一種本能的誇大其辭。於是,這種人不僅易被現實的挫折所擊敗,他們還常被自己想象中的敵人所擊倒。換句話說,使他們產生失敗感的,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客觀打擊外,還有主觀世界裏的巨大陰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生命恐懼,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得好:“其實死亡與我們無關,它要麼還沒有來臨,要麼已經過去。”塞涅卡是達觀的,但我們所說的這種人怡怡不具備這份達觀,這使得他們的人生總是被一層陰影所籠罩。要麼意氣用事,要麼無所事事,他們似乎永遠無法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他們這種心理狀態既可能緣於失敗的打擊,卻也同樣可能來自失敗的惡性循環:消極地對待失敗,隻會招致失敗的第二波、第三波打擊。

從這個角度講,成功者與眾不同之處正是他們的內在特質。成功與他們的服裝穿戴、塊頭長相無關,成功的要素存在於人們的頭腦與心靈之中。正是與眾不同的智慧、知識與個性上的危機意識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成功的嚐試法則是指:成功是在不斷的嚐試中實現的。成功的過程是這樣的:嚐試一失敗一改進一再嚐試一最後走向成功。嚐試為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斷地嚐試提高了這種可能性。嚐試未必成功,但不嚐試必定無法成功。

“不可能!”或“不行!”是我們每天都能聽到的說法。這些話如果是當事人經過對事情的全麵考察、謹慎分析後說的,那倒情有可原。往往很多人想都不想就習慣性的脫口而出:“不可能!”。這樣的人就很難與成功有緣,因為他們的潛意識是否定性的,這在管理學上稱為“否定性偏見”。成功者掛在嘴邊的更多是“可以”、“好的”、“沒問題”。隻有在對事情本身經過周密的分析,發現困難真的難以解決之後,他們才會說:“這樣做不可能。”但即使這樣,如果他們真的想要把這件事情做成的話,他們還會問:“那麼換一種做法可以嗎?”拿破侖說過,在他的詞典裏找不到“不可能”;而在失敗者的詞典裏,幾乎每一頁都可以發現“不可能”。

有一個推銷員叫威廉,他工作了一個月也沒有拿到一張訂單,他很懊惱也很自卑。

一天,一大早他就跑到公司去找老板,並大膽地與老板麵對麵站著,這在以前他是絕對不敢的。

“我要辭職,我不幹啦!”他說。

“怎麼回事,威廉?”老板問道。

“我不是幹推銷員的料,就這麼回事!我沒有膽量,也沒有能力,不值得你給我付這筆薪水。”

一個人敢向自己的老板如此坦承自己的失敗,這著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若不是勇敢的人,是做不到的。出乎意料,這位老板並沒有接受威廉的辭職’隻是直瞪著他說:“如果我沒有挑錯人,看走眼’你確確實實是塊幹推銷的料子。我向你挑戰,威廉,現在你馬上離開這裏,當你晚上回來的時候,你爭取到的訂單必定比你這一生中任何一天所爭取到的都要多。”

威廉看看老板,—時驚愕得說不出話來。之後,他似乎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他的雙眼亮了起來,那是一種戰鬥的光芒。他轉身離開了老板的辦公室。

那天晚上,威廉回來了,臉上充滿了勝利的喜悅,他創下了一生中最佳的記錄,發揮了他的潛力——而且從此以後一直如此。他還用這種方式默默地幫助了許多年輕的推銷員,他是最好的幫助者之一。他把經驗傳授給別人,自己也因此而更豐富充實。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像威廉這樣的人,他們並非無能,隻是沒能喚起自己的勇氣。

一些成功的偉人,都能最大限度地戰勝自己,樹立堅定信念去搏擊人生,而達到最高的境界,成為一流人物。

但戰勝自己不是消滅自己,泯滅個性,而是要更好地完善和發揮個性。世界上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是個性發揮的一種體現,集體智慧也是個性智慧發揮的具體表現。

任何一個個性的成立,都有著愚蠢消極和聰明積極的兩個方麵:戰勝自己,就是要打敗自己的愚蠢消極,留下聰明積極的靈氣的一麵。

戰勝自己,就是鏟除個性愚蠢的雜草,留下靈氣的麥苗,完成自己整個人生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