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從麻將說起,在麻將中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贏牌,但是有的人靠的是習氣,也可以說是靠一種本能打牌,總是按照常規出牌,這種人從來不用腦子打牌,別人怎麼打他也怎麼打。而有的人視野開闊,一開始心裏就有一個目標,因而總能贏牌。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打法,這個從坐在牌桌上起,就應該實施。目標很重要,對於人來說無論是在牌場,還是在生活中目標都對人大有幫助。所謂目標,說白了就是誌氣。每個牌局,不管怎樣變化,一定要誌在必得。人生也一樣,一定要誌在必取。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改變壞習氣,樹立遠大目標,這是人生必出的一張牌。
有人在打牌時,輸了牌,又是打臉,又是罵娘,這和牌風有關,也是一種壞的習氣。
關於習氣,佛家對此的闡述可以說很到位人勝妙獨處偈》的開頭一句1真莫念過去”。“念過去”的意思是為已經發生和消失的事物而懊喪。過去美好的事物消失了,現在已無從追尋,我們不必為此而懊喪。佛陀對這一句偈子是這樣解釋的:“有人作如是思維,過去色如何,過去愛如何,過去想如何,過去行如何,過去識如何,若思維是事,心生執著,不肯放舍,是謂念過去。”
佛陀教導我們,不應當追念過去,因為過去已不複存在。若迷失於對過去的思憶當中,我們就失去了現在。生命隻存在於當下。失去了當下就是失去了生命。佛陀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必須告別過去,以便我們可以回歸當下。也就是想著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在我們的意識中,到底是什麼力量驅使我們追憶過去,生活在過去的意象當中昵?這種力量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煩惱習氣所構成的,它們產生於我們內心,並且將我們障縛住。我們所見、所聞、所嗅、所味、所觸、所意,都會增長我們的習氣,諸如貪婪、煩躁、憤怒、散亂、恐懼、多疑等等。習氣植根於我們每個人意識的深處。
習氣會影響到我們的意識和日常行為。它們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言談,甚至會促使我們做一些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人的習氣,通常提到的有九種:貪婪、嗔恨、驕慢、愚癡、見取、執著、疑心、嫉妒和自私。其中,最基本的習氣就是無明,即喪失了覺照,其他所有的習氣都是由此而來。學佛第一步的工作,是要改變習氣。我們的習氣各有所偏,如貪色、貪吃、多嗔、驕慢和其他壞習氣。假如我們有一種不良的習氣,希望把它去掉,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目標,否則這習氣便會時時刻刻引誘我們去做不好的事情。在這裏欲交攻的戰場上,必須出奇製勝;否則,我們就永不能得到真正自由快樂的享受。
沒有了目標,或者是有了目標不執行,是人生大忌。
有誌之人立大誌,無誌之人常立誌。
每一個人在他的短短幾十年中,不知立下了多少目標,有長期的,也有近期的,可真正實現了的卻是很少。明天就去深圳打工、後天上北京找活幹,實在不行俺也弄個公司,幹脆開個商店……如此的豪言壯語、雄心壯誌不知聽了多少遍,可是到了明天還是老樣子。沒有變化,也沒有波瀾,到了明年,仍是外甥打燈籠——一切照舊。關鍵是有的人鎖定了目標,並把理想付諸於行動,即使沒有成功,也有教訓,為下一次奮鬥提供了經驗。而有的人隻停留在嘴邊,隻有口動,沒有行動,即使有,往往走別人走過的路,沒有創新,沒有探索,隻有模仿,別人吃肉,他來喝湯,有時連湯也沒有,隻好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就是一種壞的習氣,是一種可怕的舊習,隻有改正,沒有別的辦法。
丘吉爾的演講功力為世人折服,其演講的措辭語調和手勢中透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困難的時刻,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持,幾乎全靠丘吉爾每天的廣播演講。可是有誰知道,丘吉爾青年時特別害羞,一講話就臉紅,期期艾艾,唯唯諾諾。當他確定了自己遠大的目標和抱負後,決心改掉這個毛病。幾年後,他便風度翩翩,語驚四座。丘吉爾如果不下決心改掉自己的舊習,鎖定的目標不能實現,他就不能成為大不列顛的首相,英國的抗戰反法西斯力量可能就沒有如此頑強。
法國科學家約翰·亨利·法伯曾利用毛毛蟲做了一次很不尋常的試驗。這些毛毛蟲盲目地跟著前麵的毛毛蟲走,所以它們又叫遊行毛毛蟲。法伯很小心地安排它們圍著花瓶的邊緣,走成一個圓圈。花瓶的旁邊則放了一些鬆針,這是毛毛蟲喜歡的食物。毛毛蟲開始繞著花瓶走,它們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又一個小過去了,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一連七天七夜,它們一直圍著花瓶團團轉。最後,終於因饑餓與精疲力盡而死去。在不到六寸遠的地方就有很豐富的食物在等著,而它們卻饑餓致死,正可謂積習難改,死路一條。
這種“最大的失敗者”,突出特點就是盲從。他們沒有自已的目標,他們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隻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
許多失敗者也犯了毛毛蟲所犯的錯誤,結果隻從豐富的生活中獲得一小部分利益而已。毫無疑問,他們跟著大家繞圈子,根本不到別的地方去,他們遵循既定的方法與步驟,沒有別的理由,就是因為“大家都那樣做“和”大家都認為應那樣做。”這就是可怕的習氣呀!